2021年度投資總結,公開我的投資績效~萬萬沒想到美股損益第二名竟然是這檔股票!

沒當水手平淡的上半年

2021年一整年的股市都蠻精彩,台股來說,本來應該比較無聊的上半年,因為原物料和航運股,帶來了很多波動。
說實話,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 在十個投資者八個當「水手」的情況下,航運的翻倍報酬的確讓人心動,但求穩健的我,心動歸心動,面對這種引誘還是沒有上過船。所以在台股很熱鬧的上半年,我的投資組合就顯得很平淡無聊。

有位十萬Youtuber的朋友,聽他說也在年初當了「水手」,在80、90塊左右買了長榮,只是沒在高檔兩百多的時候賣出,之後一路往下跌,最後該賺沒賺到,反倒賠了十幾萬。
除了對股票的認識不足夠之外,其中一個虧錢的原因是他沒有辦法每天盯盤去看股票,這大概也是不少有正職的投資者所遇到的情況。

儘管我比較多閒暇時間,但我也不怎麼喜歡盯盤,尤其是台股只開半天,通常我睡起來都快要收市了哈。所以我的投資還是以長線為主,波段為副,短線基本不碰

儘管因應聽眾的需要,我還是會在Podcast節目中分析短線的技術走勢,不過我通常只會在確定需要買入或賣出時,才會選擇以技術分析來判斷買入或賣出的價位,而不會單就技術分析而作買入或賣出決策。


大起大落的下半年

經歷了五月因疫情問題的恐慌下殺,下半年電子類股重返舞台,雖然八月和十月也有過下跌,但相比五月的幅度是好一些。
只是台股在七月份登上高峰之後,直到近幾天才開始真正往上尋求突破。台股的基本面不差,經濟也不錯,但相對美股來說,走勢就沒那麼凌厲。

當然,美股在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的主要推動力,除了經濟的確在疫情谷底後翻身外,更重要的是政府不斷「放水」,增加市場的資金流動為主。
而相對台灣其實沒有太多「放水」的政策,加上半導體出口增長強勁,除了在別的地方投資的資金回流外,資金的流入大多還是外資在帶動,權重股也走得比較溫吞。

不過像美股的大起大落,也不是每位投資者都承受得來,由於沒有漲跌幅限制,尤其是個股的表現很可能比大盤有更大的波動,要投資美股個股更需要精挑細選,也要有更大的風險承受能力。

像我近半年來沒有在美股帳戶裡增加資金,帳戶的資產表現就很能夠反映證券資產的波動。儘管波動頗大,但整體來看還是穩步往上的

P.S. 其實12月最後幾天交易日的收市價,台股和美股的股價大多都比我24號截止計算後上升了,所以實際上2021年度的整體收益會比本文結算的再高一些些。

近半年美股證券資產走勢
近半年美股證券資產走勢

台股投資績效回顧

因為有增加過投資金額,為求計算準確,還找了當會計師的舊同學來幫我審視算式是否正確。截止2021年12月24日為止,在把投資額的增減也列入計算之後,若把未實現損益、已實現損益及股利算入,2021年度的損益率達54%,但若把未實現損益排除,只計算已得到的實際報酬,損益率就會降至10.65%。主要是長期投資佔比較重,所以更大部分的損益是在未實現的損益當中。

已實現的部分是少量的波段買賣,與股利相比,已實現:股利的比例大概是1.5:1,可見我的波段持股也不太多,長期投資佔了超過八成

台股證券資產比例
台股證券資產比例

目前的持股當中,中美晶(5483)的佔比最多,主要也是因為這一年來股價的上漲,如果按投資成本來說,它並不是佔比最多的。而事實上,因為中美晶這年來的上漲,在資產再平衡的角度來看比例是失衡了的,在考量過股價處於高檔和換股的收益可能增長後,已經賣出了部分持股,換入其他股票。目前所持有的中美晶是長期持股,大概率不會再減持,但會考慮在低檔時重新買進加碼,因為我仍看好中美晶未來幾年的表現。

中美晶在2020年年底時就介紹過(詳見:半導體供應鏈的野心——中美晶),當時還沒有子公司環球晶要併購德國矽晶圓大廠世創(Siltronic)的消息出來,而目前環球晶有望成為世界第二大矽晶圓廠,未來會比我寫文當下更值得期待。

富邦台50ETF(006208)富邦公司治理ETF(00692)的持股重覆度比較高,基本上我會把它們歸在同類合併計算,跟著大盤走的指數型被動式ETF會是我投資最重的部位,儘管目前增長不如個股的中美晶,但以市值計算,合起來還是佔了我台股資產的28%,以維持投資組合的穩定性。

只是當中的富邦科技ETF(0052),在更換經紀人之後的表現似乎不太理想,再加上後來在台積電(2330)低檔時買入了一些零股,所以想要減持一些台積電佔比重的ETF。目前佔比雖然仍有17%,但我正逐步賣出換股,而換入的是中信關鍵半導體ETF(00891),是同類型ETF但台積電佔比較低的。

與中美晶類似,對其子公司環球晶(6488),我也是長線看好,所以來年大概率仍會持有這檔股票。

而其他持股方面,佔比較重是佳世達(2352)與元大金(2885),這兩檔在2021年度的投資比重曾經比環球晶要高,但中間減持了部分,目前剩下都是長期投資,以領股息為主的部分,並不打算再增減。


美股投資績效回顧

回顧我這年來的投資績效,台股成績竟然比美股更好哈哈。
一方面是部分美股的成長股在2021年遭遇拋售和重壓,另一方面是我沒有再怎麼額外投放資金到美股的帳戶,而且因為美股在高檔,我習慣留有部分現金部位等待抄底的時機,目前也大概持有三成現金,不過等待也是種成本,會令資金的增長停滯。

在下圖可以看到我的現金與持股比例,也可看到我手上大概有什麼持股。

美股持有證券比例
美股持有證券比例

所以如果算上整個美股帳戶的資金,包括現金的部分,截止2021年12月24日為止,2021年度的回報率只有11%,比較遜色。但只計算持股部分的價值增減和已實現報酬,就有23.8%左右,跟納斯達克指數(NASDAQ,NAS)的漲幅差不多。

在美股已實現的益損中,回報率最高的是Tesla(TSLA),年初789買進,在1160賣出,獲利47%左右。因為美股是幾乎只買不賣的長期投資,若非Tesla前陣子真的衝得太高,馬斯克又放話賣出持股,大概也不會先賣出再看狀況,目前是等待時機打算重新買進。

美股未實現損益第一、二名
美股未實現損益第一、二名

而在未實現損益中,目前損益最高的是Nvida(NVDA)56.83%,它會漲而且應該會持續成長,我想大家都不會意外,只是我持有的股數也很少,所以總損益是還好。未來半導體仍然會是炙手可熱的產業,就算疫情過去,電動車、AR或VR的元宇宙,到不斷提升科技的國防或其他研究項目,都對晶片有很強的剛性需求,如果有好機會的話,我會連同AMD也一併加碼。

第二名也許會出乎大家意料,不是成長股也不是半導體股,而是經營量販店的好事多(Costco,COST),損益也達52.81%,最近幾個月來,股價一直默默墊高,想再加碼也沒什麼好機會。不過由此可證,市場夠大的話,就算是穩紮穩打的民生類股也可以有很好的增長能力。

在手持的成長股之中,表現最差的是Lemonade(LMND)和Teladoc Health(TDOC),分別虧損54.86%和50.77%,不過因為是小金額的投資,所以不至於太拖累整體投資表現。雖然說是長期的投資,所以沒去管它們的漲跌就這樣放著,也認為之後它們應該能再成長,但看到它們跌成這樣,心裡還是有點慽慽然啊。所以我也常說,投資成長股要更妥善分配資金,尤其是比較保守的投資者,投資在成長股的部位應該相對佔比較小,而且不建議開槓桿。

其他表現不佳的還有小額持倉的ARKK ETF和PayPal(PYPL),不過虧蝕就沒那麼誇張,ARKK是比較激進的成長股ETF,2021年被壓著打也不意外,只是PayPal確實有一點點冤枉,就看今年旗下支付服務Venmo與Amazon合作能不能為PayPal重振聲威,畢竟目前股價其實我個人認為已經沒什麼水份了。

當然也有表現理想的成長股,在我的持股中,半導體的SMH ETF和雲端相關的SKYY ETF,也分別有31.38%和22.61%的回報,Salesforce(CRM)和我買得稍微多一點的Unity(U)也有不錯的表現,也期許之後會繼續成長。

對於我來說,即便有加息的因素可能會壓抑成長股未來一段時間的表現,但投資一定部位的成長股,為了未來可能五年之後更佳的投資報酬,對我個人來說是需要的。而實際上,真的比較高風險的股票,我都會控制在投資部位的15%之內,以控制風險。因為穩定的藍籌股和跟著大盤走的指數型ETF,基本上我已經買夠了,整合美股和台股的投資,我有一半以上的部位是押在這類型穩紮穩打的股票上,加上我的年紀還能冒一點風險,所以剩下來的資金更適合投放在有可能在之後幾年能大放異彩的股票上。


總結

以投資回報率來看,2021年整體表現略遜於2020年,不過2020年初急跌又迅速拉升,是十年難得一遇的急漲情況,也是難以複製的績效表現。對於2021年的投資回報表現,台股部分的成績個人來說是很滿意的了,畢竟我是只求每年穩定有10%以上的收益,就算只算入已實現收益與股利的部分,也已經達到我的目標。

只是美股的投資回報率有一點點不如預期,儘管只計算證券資產的話回報率仍與納指相近,但算上持有的現金部位的話,表現就顯得很一般般。理論上,以美股的升幅來看,投資回報應要比台股理想才行,可結果相反。我得再改進一下如何能更有效地運用現金部位,或許是運用它來作一些穩健低風險的短期投資,以減少資金閒置的成本。

最後,簡短說一下年末的心情。好不容易重新賺回當初創業虧損的那些錢,回想那時真的虧到肉了,所以剩下能讓我翻身作投資的本金並不多,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的,要是本金能多一點,也許會更快賺回當初虧掉的錢。從以前一邊上課一邊打工賺兼職薪水,到後面正式踏入職場省吃儉用,存下第一桶金毅然,無奈還是被隊友打敗,感慨自己沒帶眼識人的同時,也開始調整自己的步伐,重新在投資上努力收復失地。一個人在異鄉獨自打拼並不容易,但慶幸還是做到了。

慢慢來,會更好。希望2022年能改善一些已知的投資問題,在加息影響股市表現的情況下,仍能維持現有的績效水平。也祝福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能夠衣食無憂。

所以,有興趣的朋友,或許可以等它股價回調,再考慮分批逢低佈局,會比追高來得穩妥一些。

關鍵字:投資績效, 損益, 半導體, 中美晶, 5483, 富邦台50ETF, 006208, 富邦公司治理ETF, 00692, 富邦科技ETF, 0052,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 00891, 環球晶, 6488, 佳世達, 2352, 元大金 ,2885, Tesla, TSLA, Nvida, NVDA, 好事多, Costco, COST, Lemonade, LMND, Teladoc Health, TDOC, ARKK ETF, PayPal, PYPL, SMH, SKYY, Salesforce, CRM, Unity, U, 成長股, ETF, 台股,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