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1)沖來沖去下賭注
很多散戶喜歡當日沖銷股票,也就是所謂的「當沖」。當沖就是當天開盤後,當天做買賣的動作,沒有放到隔日,也稱為不留倉。
通常抓振幅高、有題材或是籌碼集中的股票,但每天沖的股票可能都不一樣,也很可能每檔股票都不太熟悉,易被心理、情緒影響而左右判斷。
由於無須直接負擔原本買進個股的本金,僅需支付中間價差及交易成本,好像不需要付款就能下「賭注」,讓當沖看似風險極低。但其實很多時都是只能賺一兩個檔位的蠅頭小利,好幾檔有賺,一檔虧損又不甘心想待到最後看能不能翻轉,結果補在最壞的價格。很多人都有僥倖心態,不太遵守紀律,但投資真的不是賭大小,不應用這種心理去看待。再者買賣次數增加,本身就會增加交易成本,畢竟台股有手續費,賺蝕都需要給付,這樣過度交易更容易因小失大,賺個便當錢賠了個月薪。
2) 只看報酬率
比報酬率更重要的其實是風險,只看報酬率而忽略風險,很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槓桿可以放大利潤讓你賺大錢,也可以擴大損失讓你賠身家、背負債。所謂的飆股、妖股,也要看其體質和謹慎評估風險。報酬非常巨大、賠率極高,不見得是個好策略,因為往往伴隨的是高風險。用二十萬可以賺得一百萬,背後風險可能是二十萬全部虧蝕,如果是使用槓桿的話更有可能倒賠還要繳利息。
當然,你還是可以投資高風險的標的或是使用槓桿,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控管風險,在衡量過自己可承擔的最壞情況後再作決定。
香港人所說的炒孖展,也就是台灣人說的融資融券(保證金交易Margin Trading),便是槓桿的一種,指通過向券商借錢買入股票或借股票來放空。
3) 聽明牌不了解自己投資的公司
正所謂:「永遠不要買你不懂的股票」,很難判斷別人報的明牌是否真的可靠,也不確定別人會否有其他居心,而讓你買入質量低的公司。就算對方是個好人,而且非常專業,給你的明牌是好的標的,但由於你並不了解你所買的股票到底是什麼,也容易把好公司的股票買在高點、砍在低點。
4)盲目根據新聞作決定
新聞是滯後的資訊,當你看到新聞的時候,很多時候業內的專業人士或是大戶早就佈好棋局,就等你進場吃掉你的棋子。不過,這不是否定新聞的用處,新聞仍然可以協助你判斷未來趨勢,或是發現一些你之前未有留意的盲點。這邊只是請大家不要單憑消息面就盲目作出買賣決定,花時間深入了解投資標的會讓你更能理智作出決策。
5) 過份依賴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雖好,但不是大部分人都適合,尤其是有正職工作的人。沒時間盯盤、心理質素不夠強大、不夠自制不夠自律的話,都容易「追高殺低」。建議投資也要考慮基本面,不要過份依賴技術分析。
不過當沖算是例外,當沖的確需要技術面(例如分時K線)作快速判斷,但一般人而言並不建議當沖。
賺錢有很多方法,但虧錢的不外乎就是買賣隨便不審慎,或是買了自己根本搞不懂的股票。基本面好,籌碼面好,技術面也好,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肯充分做好準備,清楚了解自己投資的是什麼就好。一起努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