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超優理財族嗎? 如何檢視自己的資產?

前幾天在書店閒逛,看到一本叫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效法有錢人的理財術,學習富人的致富之道的書,作者是Thomas J. Stanley和William D. Danko。這本書是2017年的作品,真的不是新作了,但還在暢銷書的欄位,感到好奇所以看了一下。

很多概念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說的不外乎是節儉、財務紀律、分配資源和敢於開創。不過作者提出了一條簡單公式,來計算應有資產,讓人大概了解自己的資產是否符合自己年紀、年收的狀況。我覺得很棒,所以也分享給你。


計算應有資產淨值

(年齡 x 已實現之稅前年度總家庭收入) / 10 – 任何財產繼承
=應有資產淨值

假設你今年28歲,稅前月收入是50000,年收入就是50000X12=600000,沒有任何財產繼承。
那麼你的應有資產淨值會是:(28 x 600000)/ 10 – 0 = 1680000

你是超優理財族嗎?

計算完後,用你的真實資產淨值除以應有資產淨值,就可以得知你是否屬於超優理財族。

X=真實資產淨值/應有資產淨值

  • X>2 超優理財族
  • X=0.5到2之間 一般理財族
  • X<0.5 超遜理財族

公式雖然簡單,當然也會有人認為太片面,但的確能讓人意識到自己在理財方面有沒有大問題,簡單而好用。太繁複的東西有時會窒礙人們的步伐,Less is more。

為什麼不富裕?是收入太少嗎?是儲蓄太少?投資滾利的方式是否適合自己?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節儉、賺錢、投資,三項其實相輔相成,排除含金湯匙出生的人,大多有錢人其實都是十分節儉,在發達之前是節儉與儲蓄,只有存到第一桶金,才會有後來的投資滾利機會,節儉也能讓人更守得住財富。
不過人生於世短短數十年,倒也不必太刻薄自己,如果計算出來已經是超優理財族的話,適時還是可以犒賞自己的辛勞,偶爾不那麼節制也是可以的。


認清短期致富不切實際

如果計算結果並不理想也請不要氣餒,更不要去考慮捷徑與所謂的「短期致富」。很多所謂短期致富的方法都是犯法的,剩餘的小部分,背後也隱藏著很大的風險,多半也難以長久。

一個人手握幾千萬甚至幾億的資產,可能也經歷過瀕臨破產的瞬間,經過了很多年的堅持不懈,憑著努力與學識才擁有現在的風光。
很多時候,我們能看到別人的光鮮亮麗,只是看到別人的「成果」,而更多的是我們看不到的「過程」。

錢,得來不易。但量入為出,透過儲蓄累積、正確地利用長期投資滾利,就算慢一點點,靠著複利效應長年地錢滾錢,十年後、二十年後,也會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而且,因為是長遠的投資,是合法且風險適當的投資,自然能安心地累積財富。
與其高風險地短炒投機卻寢食難安,節儉、儲蓄,然後做足功課謹慎地進行長期投資,不是更安心也更輕鬆嗎?


畫一幅資產圓形圖

那本書沒有說的,但動手畫一幅資產圓形圖,是我個人認為很好地進一步檢視自己資產分配是否穩健的做法,而且更具像化,更輕易看出資產比例。了解自己的資產是如何分配的,會更明白目前的不足,之後就能更有效地配置與進行投資。

資產類別有:活期存款/現金、股票、基金、零存整取/定存、年金、黃金、外幣、虛擬貨幣、貸款、房地產等等……如果沒有該項的話,不必畫進圓形圖。

安全資產一般是指低風險的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小;
風險資產是收益率不確定的投資資產,價格波動大。

例如現金、定存、黃金、國債,通常就會歸類為安全資產,而像股票、虛擬貨幣、房地產通常都會歸類為風險資產。(高收益/低評級債券有較大機會收不回本金,所以可歸類至風險資產。)


常見青年資產配置例子

常見青年資產配置例子

沒有車、沒有房的青年人,通常會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多資金都砸進股市,一種是完全不投資只有花錢與存錢。前者是沒有不動產的情況下頗有攻擊性(具風險)的分配,後者則是雖然分配得很安全,但卻缺乏資產增值的力量。


常見壯年階段資產配置例子

常見壯年階段資產配置例子

大多壯年階段的人,大概三十、四十來歲的人,普遍的資產分配會是房地產與房貸佔最多,通過會佔七至八成甚至更多,其次是存款,再加一點股票或基金投資。雖然房地產的波動一般會比股票小,但仍然屬於風險資產。

由於貸款的錢原則上並不是真的自己的錢,是需要還款的,所以你會看到圓形圖會把它們分為房地產與房地產貸款兩個部分,前者是已付清的部分,後者是尚未償債的部分。貸款屬於槓桿投資,因此這個資產組合比想像中更具風險。背著房貸時,房地產價格上漲當然好,但如果跌破本身投資和貸款的價格,那就變成「負資產」了。
由於絕大部分資產屬風險資產,如果你也是類似情況的話,建議努力試著增加安全資產。


激進(高風險)的資產配置例子

激進(高風險)的資產配置例子

這個圓形圖看起來是100%風險資產,但由於當中還包含房貸,實在上是多於100%的風險資產。
如果你目前的資產配置像上圖那樣的話,建議當你獲得了一點收入或報酬之後,也要試著增加安全資產

保留一定程度的現金或者安全資產,除了在風險資產(投資的部位)大回檔時能有資金以便宜價錢加購外,也是一定程度保護自己的做法


較理想的資產配置例子

較理想的資產配置例子

很多時候,我們一開始的會像常見青年人的資產配置那樣,然後開始慢慢投資不同的項目。可能我們都試過較具「攻擊性」的資產分配,因為年輕沒有負擔比較能輸得起,又或是依然不投資別的項目但直接進入背房貸的人生。

隨著年月過去,我們的資產就會慢慢地變得愈來愈多,資產會變得多元化,若果能風險資產與安全資產各半,配置上就變得更加穩健。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資產也是一樣。把資產分配在不同的項目上,是分散風險的做法。希望看完本篇文章的你,也能開始實現你的資產規劃,一起往財富自由的目標進發吧!

關鍵字:資產配置, 超優理財族, 資產, 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