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最簡單而有效的投資方法,就是參照巴菲特的長期並持有策略,買入指數型被動式ETF,並且長期持有。
使用這個投資策略的常見標的,美股有:DIA、SPY/VOO、QQQ/QQQM;台股有:0050、006208、00692,或者一些以高股息為主的ETF,例如:0052、00878。
不過,如果你的資金開始更加充裕,能有更多的閒錢去投資,也稍微有些時間可以做功課,那麼「核心衛星」的投資策略就會很適合你。
什麼是「核心衛星」投資策略
「核心衛星」簡言之是把投資組合劃分為兩部分,核心持股、衛星持股。核心持股的資產比例佔比較多,是結合被動與主動式投資的策略。
核心持股的作用為了保護原有資金,以獲取穩定、可預期的長期收益。通常做法是定期定額,持續投資。
衛星持股是比較偏向主動型的投資,作用在於以獲取超越大盤的市場回報、賺取較佳資本利得為目標。通常會使用一筆過的資金來作投資,標的較多也較分散。

核心持股的要求
核心持股也是所謂的「壓倉股」,需要長期投資,長期是指至少十年。所以挑選的標的,一定是要讓你可以安心抱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因此,指數型被動式ETF會是最好的選擇,來讓你獲得貼近大盤表現的回報。
核心與衛星的持股配置,可按個人的年齡和風險承受度來作比例上的調整。
風險承受度高的,可降低核心比例,或者選擇跟大盤連動波動稍大的ETF作核心持股。
風險承受度低的,可提高核心比例,或者選擇低波動低風險的ETF作核心持股。
所以,跟著大盤走的指數型ETF通常比較適合年輕人,接近退休年齡的話,高股息類的ETF可能會比較適合。
但當然,也會有些朋友還是偏好選擇個股,選擇個股的話,一定要找產業前景在未來長時間都明朗的產業龍頭企業,該企業有定價權且行業進入門檻高的為佳,近十年獲利穩定且能穩定配發股利的。
雖然比例可按個人風險承受度和喜好作調整,但一般來說,核心持股的比例需要超過總投資額的一半以上,不然就會失去了「穩定」的作用。
衛星持股的要求
衛星持股是主動投資,衛星持股的比例不宜過高,一般會在四成或以下,通常會是風險或波動較高的個股或主動型基金,但也可以按個人喜好去配置。有些比較能承受風險的投資者甚至會選擇投資一點點在飆股上,但一定要量力而為。
衛星持股與核心持股的關聯度不能太高。簡單來說,如果核心已經挑選了傾向金融業的持股,那麼衛星持股就不該再挑金融業的類股,否則只會同漲同跌。
假設核心持股選擇了金融業,衛星持股便可以挑比較分散的行業,例如科技股、原物料和民生股都挑一些,會更有效分散風險。
「核心衛星」投資策略優缺點
優點是可以結合ETF指數投資與主動投資,能在貼近市場回報的基礎上再去追求更佳的投資回報。
「核心衛星」是相對低風險,確保了基礎收益,但又有一點超額收益可能的投資方式。而由於主動投資的部分佔比較少,也就不用真的投放太多時間去做功課,是相對全部主動投資來說比較省時的選擇。
由於核心持股仍然佔多,確定性依然是比較高,收益偏向穩定而且可預期。核心持股雖然穩定,但當然在特定時期會有些弱點,例如在熊市的時候仍是被動投資,收益很可能會不及衛星持股的主動出擊好。
所以衛星持股是主動的投資,有短期的爆發力,而且靈活性比較高,在熊市期間有充裕資金的話,可以買進更多超跌的股票等待收成。但當然,不確定性也很高,有可能會帶來超額的虧損,所以只能當衛星持股,而不是核心。
另一方面,這種投資方式也相對全被動型的ETF指數投資,更能作個性化的配置,有適量的投資金額能讓投資者冒一點風險,去投資自己心目中覺得有潛力的股票,而這部分的持股不一定要長期投資,就算虧損也不會過份影響可預期收益的部分。
當然,有優點也有缺點,這種投資方式最大的缺點就是衛星持股的不確定性,也就是比較冒險的部分。衛星持股既可帶來超越市場的回報,也很可能帶來超越市場的虧損,也使這部分的收益難以預期。
總結
某程度上,「核心衛星」也是一種除了存ETF領息之外,同時也作價差賺取資本利得的投資策略。
另一方面,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心癢,看到一些自己認為很棒的標的會很想要投資,這個投資方式也容許我們把小量資金撥出來,滿足我們這方面的投資需求。
如果單純的存ETF讓你覺得很無聊,又想試試看自己能不能得到超額回報,在「核心衛星」投資策略下,就可以讓你少量地冒險,既保持穩定,又讓你可以試水溫測試自己挑選股票的眼光。非常適合對投資已有一定認識,有時間可以研究一下股票,又願意承受一點主動投資風險的人。
但不適合對股票識不深的新手、完全沒時間研究做功課的投資者、無法承受一點主動投資風險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