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金融股要看什麼指標?

2020年可算是金融股多災多難的一年,雖說金融是發達國家的命脈,但先有Covid-19打擊,繼而聯準會大幅降息,到年底時央行打擊炒房間接壓縮銀行房貸獲利,未來還有實施IFRS 17公佈對壽險業帶來挑戰。
不只如此,金管會考慮強化金融業韌性,未合乎有關規定的金控有可能會被限縮股息發放。
這一消息出現便鬧得沸沸揚揚,許多新聞都以類似「金融股現金股利恐泡湯?」下標題,以金融股為主的存股族晴天霹靂,不禁問道:「不配息的話還在存股嗎?

金融股要是不能配息,的確會是個問題。單看在香港掛牌上市的匯豐銀行(HKG:0005),因取消配息而再度急瀉的股價,就略知一二。當然,匯豐的股價「跌跌不休」,從年初60港元左右掉到9月份最低只有27.5港元,現在才稍為回穩升回40港元左右,也不純粹是疫情和不配息這兩個因素而已,不過這邊就不詳述了。

尤其是台灣的民眾普遍都偏愛股票配息,而金融股一向都給人股價牛皮但穩定的印象,它不見得會大漲,但確實比較抗跌。會存金融股主要還是想要每年配息的現金流,穩穩地賺配息。(要填息才是真的有賺到配息)

但其實要金融股完全不發股息很難,因為很多金融業的持股來自政府基金,政府基金某程度上也需要金融股配息的錢。加上,台灣目前的金融業相對穩健,並不像英國那樣有迫切需要。所以,局部限制部分配息有可能,完全限制配息的機會很低只要挑對了股票,也是可以很安心地抱著


金融股的分類

金融股可以大分為兩大類,官股民營官股即企業董事長與總經理都是由政府指派,以安全穩定著稱,如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民營的或會「價廉物美」更有成長潛力,如中信金、玉山金。

除此之外,一般也可以分為三大類,1) 保險類,如富邦金、國泰金、新光金;2) 銀行類,如玉山金、兆豐金、永豐金;3) 證券類,如元大金、國票金。


金融股財務指標

金融股主要可以透過:1) ROE 、2) ROA、3) 資本適足率、4) 逾期放款率、5) 呆帳覆蓋率,這五項指標來篩選。
年化ROE最好大於8%、ROA大於0.5%、資本適足率大於10.5%、逾期放款率小於3%,而呆帳覆蓋率最好是大於100%。

要留意的是,一般企業來說「高負債」是不好的,但在金融股來說,「高負債」並不是一件壞事,要知道金融很多時都是做放貸業務的。
ROE和ROA是各大金融股都適用,但資本適足率、逾期放款率、呆帳覆蓋率需要根據金融的類別而作調整。


存金融股的考慮因素

從存股的角度看,其實我更推薦投資原型指數型的ETF跟進大盤走,不然部分高股息的ETF也不錯,比較能分散風險。
但如果真的想要存金融股,就要挑「大到不能倒」、目前股價相對低檔的股票。台灣現時的金融體質相對穩健,逾期放款很低,呆帳保障率很高,基本上比較不需要擔心倒閉的可能。

長期投資股票有一個考慮因素,就是那間企業的內在價值被市場低估,它值20元的,股價只在16元,那就是被低估了。個人認為,普遍來說金融股的確是相對保險不太會虧錢的選擇,而且長期來說要穩定獲利並不困難,但也得好好挑選。當你挑到一檔ROE、ROA都好,其他指標也不錯的標的,股價低檔時就是很好的買點,如果單純因消息面而股價下跌,更是一個便宜的入手價。

存金融股也可以按自己的年齡或能承受的風險程度進行篩選,例如年紀比較大的,或是個性非常保守的,可能官股的穩定安全波動小會較適合。若果是年紀較輕的,或是相對較進取的,或許可以挑具有成長性的民營金控。

如果想要做波段的中期投資,就可以挑選該年度和未來一年前景較理想的金融股。例如證券開戶數量急升,可能代表了業務較多在證券相關的金融股會較容易受惠。波段操作除了看基本面,也要看趨勢。


2020年自年初到年底,排除券商類股(例如群益證)的金控股平均漲幅僅1%多一點,不少投資者持有的金控股仍然是綠油油一片,顯示損益為負數。很多人都說金融股賺不了錢,其實就算金融股很好,也得在對的時間、對的價格購入才足夠好。

當然,定期定額是可以把時間和價格的風險降低,不過個人更傾向是定期不定額的金字塔買法,或是直接瞄準某個時機就買下去(但這要有經驗)。

附上本人的投資元大金(2885)實例,以證明投資金融不只可以賺配息,也可以賺價差的。
截圖上的成交均價是券商軟體在配息或配股後自行調整的均價。
(僅為個人的投資操作,不代表任何買賣建議。)

展望整體市場氣氛更好,全球經濟會緩步復甦,相信金融股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祝福手頭上有金融股的朋友,以及打算買入金融股的朋友,今年都能穩穩賺、密密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