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有網友問我閱讀習慣是怎樣培養的?我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還是沒想到答案。因為我的閱讀習慣彷彿是與生俱來,父母和我本人都好像沒有刻意培養過,就是單純地喜歡閱讀。而且我是喜歡文字的那種閱讀,小時候看漫畫其實也沒怎麼看圖,幾乎都是在閱讀對話的文字而已,這麼想來還真有點浪費了那些漫畫,明明畫本身才是重點啊。
不過習慣的確是可以建立的,就像我以前老是忘記要吃營養補充品,但是設鬧鐘每天提醒服用之後,大概一、兩個月後把鬧鐘取消,到點時還是會反射動作去吃。
(我是因為幾乎都是吃外食,營養不太平均才會吃補充品的,如果家裡有做飯、營養均衡的話不需要額外補充營養的。)
養成習慣的關鍵
之前看到一些資料是說,從需要按時提醒自己到可以自動自發地重複行為,有些人只需要18天,但也有些人要254天,平均需要66天。而養成習慣的途中,不管是否有獎勵誘因、恐懼因素或是被打斷,其實都不太會影響習慣的建立。因為最關鍵的因素是——時間的累積。

所以,如果你想培養閱讀的習慣,就算只是每天睡前閱讀15分鐘也好,也請你至少堅持66天。可以用手機設置提醒的鬧鐘,或是行事曆自動提醒。先不要相信自己一定會記得,機械化的提醒設定會有效提高你落實執行的比率。
目標不論大小,確切執行最重要
若果你想一次過改進英語程度和擴展國際視野,免費的做法是找尋外國的新聞網站。但這有個缺點,這考驗一個人的自制能力,畢竟能上網就有可能變成看影片或娛樂資訊了。
所以,實體書或雜誌期刊會更好一些,而且也可以設定每天看一篇完整文章,或是至少看完一整頁的目標。目標就算小一點也沒關係,重要的是每天都能夠執行。
閱讀習慣是個好東西,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它。
推薦的讀物
國家地理雜誌
我挺喜歡看國家地理雜誌的,雖然我是商科生,但在學生涯中也花費了不少錢訂閱,連有錢電視(台灣的第四台)都是訂國家地理頻道,在此謝謝媽媽哈。很喜歡各種奇奇怪怪的知識?其實多了解不是自己擅長或認識的領域是好事,就像我也是會一堆有的沒的,才能跟文、理、商的人都能順利、有效地溝通當朋友嘛。
不過若是想要順便改進英語程度的話,就要訂閱英文版了。但如果平常比較少接觸這個領域,可能會有很多名詞需要查字典,或許會阻礙你完成這個建立習慣的任務。說來,現在Youtube也能免費看國家地理頻道,非常方便,但要訓練英文的話就不要看中文翻譯的版本了。
TIME
或許可以試試看TIME(時代雜誌)的英文版?這是我高中到大學時常閱讀的雜誌,因為是時事資訊,讀起來不至於很費力,也剛好可以吸收國際新聞和趨勢等訊息。
話說那時會看TIME,某程度就是英文不好才會開始閱讀的。大學一年級的時候要補強英文,導師要求每月提交一篇英文書籍閱讀心得和匯報,我也是每次都用TIME的內容來提交和匯報的,大學時期的Presentation真的多不勝數啊。
(不知怎地很多台灣朋友都會默認香港人的英語很好,也許是因為說話時習慣夾雜英語?需要澄清,香港的朋友不是裝模作樣故意顯擺英語,而是從小到大很多字眼其實都習慣用英文,有時候要全中文去表達反而會想不出來那個字詞的中文是什麼,卻不見得全英語使用會很厲害。雖然平均來說可能很不錯,但真的不是每個人都很好,天大的誤會啊!)
搜了一下,發現台灣訂購國家地理雜誌和TIME都比香港便宜啊,即便台幣強勢升值,仍是比較便宜,還另外再送書籍或特刊,突然覺得身在台灣很幸福哈哈。

我覺得國家地理雜誌+TIME雜誌組合包更划算一些,如果家中有初高中生甚至是大學生的話,訂購後一起閱讀也很不錯,孩子長大也可以有親子閱讀時間嘛。

以上訂購資訊我也是google回來的,僅供參考,詳細內容以官方為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點擊上述圖片到官網查看。
關於習慣養成的參考資料:
How Long Does it Actually Take to Form a New Habit? (Backed by Science)
How are habits formed: Modelling habit formation in the rea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