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本年股市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
7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中,鮑爾釋出放緩升息的偏鴿派訊號,雖然後來有擁有投票權的會員表示還是應以壓抑通貨膨脹為首要任務,但市場一般預期最鷹派的加息週期已經過去。
美國第三季的GDP再次負成長,已符合技術性衰退的定義。而且大宗商品(原物料)價格已持續回軟,初領以及連續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穩定上升,顯示勞動動市場趨緩,通貨膨脹有觸頂的跡象,預期壓力最重的時間已經過去。
因此,市場預期聯準會會放緩升息,加上俄烏戰爭帶來的影響下降,多家跨國科技大型企業第二季財報穩健,最近股市大盤也已經回穩。當市況回穩,也會激勵風險偏好,投資者不只對股市信心回升,加密貨幣的價格也從谷底反彈,短期內美股都似乎有所支撐。
投資債券還是股票比較好?
不過正如我在本年年初時的估算,個人認為本年股市的情況是第一季與第四季為佳,如果要回到年初時的表現,可能還是要等一下,等第四季的來臨。
在市場氣氛還不是太明朗的期間,資產配置保有更佳的靈活性是很重要,也不太建議進行太高風險的投資。相信不少人都會認為這種情況,投資債券是比較穩健的。
投資債券還是投資股票,取決於個人能承擔風險的程度。個人認為,要是還年輕的話,實際上沒有太大必要進行債券投資,反而定期定額或定期不定額地投資跟著大盤上落的指數型被動型ETF更佳。
但是,假若年紀稍大甚至已接近退休年齡,以穩健為主要考慮,好的債券還是適合投資的。
公司債都是好債嗎?高收益債=高風險?
有些朋友可能會誤會「公司債」都是低風險的投資項目,但是否真的低風險,還得看評級。
部分公司債的確是好債,穩定有保障,但常有金融從業愛模糊視線,向客戶推銷高收益的公司債,這就需要投資者加以留神。
不過要是會給你6%或以上的利率,這所謂的「公司債」,很可能就是非投資等級債券,又或是「高收益債」。
無論是非投資等級債券還是高收益債,簡言之都是一般稱之為「垃圾債」的投資項目。
別被「債券」二字騙到,雖然好像每月都有配息聽起來很棒,但這些垃圾債的風險一點都不低。
這些垃圾債的價格走勢通常跟股市有高關聯的連動,如果大盤大跌,這些垃圾債同樣會大跌。價格的貶值要是大於利息的報酬,實際上總報酬會變成負數。
然而,像是S&P500的大企業能有條件在大跌後收服失地,但要用高利率才能吸引人借錢給它的公司又有足夠能力翻身嗎?
如果發行垃圾債的公司財務夠穩健,又有需要以高利率借貸發行債券嗎?這些需要資金的公司,很有可能因為信用不良、財務不穩、體質不好等因素,而難以得到低利借貸。要吸引投資者買入它們所發行的債券,就只好提高利率,讓人覺得投資它好像就能獲取高報酬。
然而,在所謂高收益的背後,投資者也需要承擔違約風險,假如公司倒閉,債券會變得完全不值錢。尤其是經濟下行(不景氣)的時候,這些公司倒閉破產的機會更會相對提高。
所以,不是債券就代表安全,要看投資等級(信用評等),要看發債的機構到底是誰。
風險溢酬 = 預期收益率 – 無風險利率
最簡單的低風險投資配置
目前在市場上有共識的所謂無風險利率,仍然只有美國公債。畢竟在美金還處於主導地位的時候,也只有美國是可以要多少錢印多少錢,但全世界還得認命買入美元作外匯儲備。
在持續加息步伐的週期裡,可預料美元將延續強勢,不過美債價格受多方因素影響,如果真的想要配置風險低的項目,其實最簡單就是美元定存。用手機登上銀行的APP就能快速開立外幣帳戶,換匯和開立定存的步驟都很簡單,還可以省掉去買債券的手續費用呢。
現時查看各大銀行的六個月和一年期美元定存利率,一般都有2.4%-3%左右,不失為一個穩健的低風險投資選擇。畢竟定存就是保本,但還是要留意如果美元匯價下跌,仍然有可能要承擔匯損風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