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2020年)農曆新年的第一天1月30日,開盤就一根長黑K(長陰線)殺下來,相信經歷過這一天吃過虧的投資者多半猶有餘悸。
很多人或許會問:「現在有持股的話,應該續抱嗎?」其實每到連假、長假都一定會有人問這個問題,答案真的在於個人。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大家擔心「長假期」的什麼?

長假期間市場波動的風險相對高
不是說長假期就一定會變盤,長假期的風險並不來自於長假期的本身。部分投資者選擇在長假期前出清持股,主要是幾天假期的變數很多,因為外國的股市,尤其是歐美的股市在我們休假的時候還在開市,要是平日大家都在開市,大家都能較迅速地調整自己的投資部位。但因在長假關係,萬一歐美股市在我們休假時發生什麼重大的事,就會影響重新開市的台股表現。當然,也有些投資者是因為覺得別人會避險出清,作短線的話也順應出清,省得自己的股票價格被賣下來。
如果這幾天外國都沒什麼事,平平無奇地度過,那麼台股也大概率是平順地重新開市。有好事,例如是美股連續數天大漲勢如破竹,當然是有利台股開市的表現,說不定休假回來一開盤就跳空開高、牛氣衝天。但反之,要是有什麼重大利空,也會使台股容易急挫,甚至把累積幾天的可能跌幅都一併殺下去。
其中一個原因,是與各大國內外的被動基金有關,因為被動基金必須得按本身的設定買賣股票,而基金的持股份額又大,幾天累積的買賣傾巢而出,就容易造成股市的大波動。不過台股有10%上下限的保護機制,相對而言也不至於太可怕。
主力和散戶都有機會在長假前避險,也因此長假前通常都有較重賣壓。別說長假了,通常週五也會有較重賣壓,尤其是大盤處於高檔時,很多人傾向做短線不留倉,週五的賣壓也比週一重。
除了現股,權證避險也是使賣壓加重的原因,畢竟這風險比現股還要大嘛。這類衍生的金融商品,只要是有槓桿的,都不適合長期持有。
有些投資者會賣現股、買期貨,因為期貨是其中一個避險管道,來協助避開金融市場消息面因素的影響,使操作績效更穩定。
長假期前該出清持股嗎?
剛好前幾天也有朋友問我:「會不會會降低持股?」
我當時的回答是:「本來打算長期持有的還是會長期持有,本來只是短線玩玩的就短線玩玩。知道自己本身的想法,以及該股票的屬性更重要。」
投資最重要是你清楚自己想怎麼樣,為什麼你要投資那個標的?也就是你購入它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它的屬性是適合長期持有還是短期持有?你本身有何打算?本來就是想要存股的、短線價差的、中長期波段的,還是什麼?
如果是短期投資,或許你手上的持股本就只適合短線操作的話,長假期前降低持股甚至出清持股都是合理的,因為你要做的是把風險降至最低,寧願少賺也不要虧。
像是有槓桿的衍生金融商品、部分高風險的妖股,本身的屬性就不適合長期持有,抱愈久風險愈大,面對連假的真空期,擁有這類股票的話真的別抱過年了。
如果你打算做的是長期投資,短期波動幾乎與你無關,你就不太需要去理會到底長假期要不要清倉的問題。甚至,你還可以趁假期前的避險賣壓出籠,趁機撿便宜。長期投資的好處其實在較早期的文章也有說過,其中一項就是以時間換取價格的空間,也是變相的降低波動的風險。長期投資說的是以年來計算,別跟我說抱幾個月就很長,沒幾年都不叫長期。
通常基本面好、業績好、未來前景沒有什麼疑慮的公司都不會有太大問題,檢視股票的屬性和該公司的基本面也很重要。畢竟漲時重勢,跌時重質。
雖然想做長期投資但心裡還是會很擔心那怎麼辦?
如果你對你手上的持股信心不足,或是本身屬於比較容易擔憂的性格,或許你可以衡量一下:
1) 後悔沒有抱住股票而少賺錢;
2) 賣掉了股票後股價急升「買不回來」;
3) 整個新年連假都在擔驚受怕都不能好好放鬆享受;
4) 抱住股票但真的在連假後就股價下跌會很沮喪,甚至有可能會受不了低價賣出……
哪一項會讓你更不開心或是更困擾你呢?
不是每個人的心臟都很大顆能承受股市的波動,所以如果沒信心,會困擾著你的話,是可以考慮賣掉一些你沒有信心的持股,至少可以讓你睡得安穩。只要你明白,賣掉了之後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就可以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你的持股是會讓你擔憂的話,會不會是投資部位太大了?或是並不純粹用閒錢作投資?或者是投資標的過份集中,不夠分散風險?又或者是不夠了解自己投資的標的?
若你有擔憂自己持股的問題,也許是時候檢視一下自己的投資組合和策略,趁著假期來修訂一下自己的計劃,假期後好好調整自己的投資部位,讓自己就算抱著股票一段長時間都能安心睡好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