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一本書,很佩服作者的觀點,簡單的文字表達出突破了一般人思維框架的道理。即便很多時候我也可能有著相似的觀點,卻尚未能像作者一樣很好地表達出來,讓大多數人都明白,這是我特別想要改進的地方。
又或許,有時無法向不明白的人去解釋我的觀點,是因為不了解對方為什麼不明白,所以總是說不到對方問題的痛點吧。
回到正題,這本書是暢銷作家Simon Sinek的作品,中文版本是《無限賽局:翻轉思維框架,突破勝負盲點,贏得你想要的未來》,想了解更多這本書的朋友可以點擊這裡。

無限賽局的目標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書中帶出了幾個無限思維的條件,和如何達成這些條件的方法。但我只取它的一個主旨:「無限賽局,不講輸贏,只有領先與落後,存活與淘汰,終極目標不再是打敗別人,而是如何不斷讓自己更好。」
有限賽局有已知的對手、參賽者有名額限制、有固定並各方同意遵守的規則、有各方同意分出勝負的關鍵、有一定的終場時間。
無限賽局不是,所有都是未知,也沒有規則可言,不是跟隨著所謂成功的路線走就會得到所謂的成功,你可以選擇你想要做的事,設定你個人的目標,但只有你不想再玩或資源耗盡的時候才能退出賽局。
股市和人生都不是一個定量的賽局
我們常常掉入一個贏家輸家、失敗成功框架,局限了自己的思維。但問題是,股市和人生都沒有一個定量的賽局,不像足球比賽,上下半場分不出來勝負就加時,加時還不行就點球,總能在一場比賽中分出輸家贏家。
市場裡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可以蜂擁地炒作一檔股票到上百倍本益比,也可以莫名其妙出現不理性的強大賣壓。市場的起跌沒有一定的規則,再好的技術指標也可以失靈,再精確的基本面也可以與股價背離。
總有別人進入你的人生,又有別人離開你的人生,當你好不容易站到高處,也會有源源不絕的競爭者加入與你競爭,猶如永遠看不見盡頭卻使你疲於奔命的比賽。
市場是這樣,股票是這樣,人生也是這樣,都是無限賽局。
當你能夠意識到原來我們打的並不是一場有限賽局,而是沒有規則也沒有終場的比賽,就可以明白,為什麼重點是「存活」,而不是「勝利」。
無限賽局沒有輸贏,只有失去所有資源或意志在某範疇被淘汰出局,或是生命走到盡頭死去的永久出局。
「我們無法選擇賽局,也不能決定規則,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迎戰。」
所以待在無限賽局裡頭,如何能夠持續對抗,好讓自己一直在賽局中生存是最重要的關鍵。投資也是如此,沒人會賺了一筆錢就離開比賽,會永久退賽的多半是虧損累累怕了投資的那些人。

把投資看作是一輩子的事才能堅持到最後
人人都想快速賺錢,卻忘記背後的風險是快速虧大錢,老是小賺大賠。尤其是很多新手投資者,常常被情緒或心理因素左右決策,沒有正確了解所投資的標的是什麼,也沒有正確的投資心態。開頭賺了一點很開心,但之後可能虧一次大的就永久畢業離開股市,甚至還背上一屁股債。
要衝短線就要守紀律和盯盤,要學會並且懂得運用技術分析,短線也得做功課。如果不想老是做功課就慢慢賺錢,很多原型ETF平均每年都有10%左右的報酬,不用怎麼動用腦袋定期定額投也行,七年多也翻一倍了,可是七年多才一倍嫌慢是吧,趕著去投胎對嗎?(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相對於想靠著高風險投資能夠一次賺一筆大,但一輸就可能永久退賽的。長期穩紮穩打地地投入市場,長遠地穩穩賺錢,才是讓自己一直能在賽局裡好好生存的方式。
股神巴菲特之所以厲害,並不是因為他投資回報率是最高的,而是他把投資看作是一輩子的事,持續地投資到好的公司,而不會短視地急功近利。
其實現在也愈來愈多公司強調要永續經營,投資評級也強調企業的ESG量化指數,因為愈來愈多人明白,經營和投資都是無限賽局,如何永續經營與發展絕對比短期炒賣家業賺快錢重要多了。
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賺錢首要的是不虧錢,在賺錢之前是風險控管。
賽局是無限的,你的收益或損失也可以是無限的。任你投資眼光與技巧再高明,如果沒有妥善的資金控管,甚至無限地放大槓桿以尋求更高報酬,或是虧錢時不斷攤平,最後也很可能只會無限放大虧損。

當然,你也可以照樣選擇以一百多萬拼四千多塊的報酬沖來沖去,甚至融資融券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一上午賺過百萬,下午掉個幾%又掉了上百萬的槓桿操作。
的確會有賭徒是能夠很幸運大獲全勝的,但更多的是永遠退賽被淘汰的人。
如果撫心自問,你認為這是個適合你,而且能讓你持久待在股市場上笑到最後的方式,Just do it~
關鍵字:無限賽局, 存活, 持續, 風險控管, 長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