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什麼是均線糾結?
要掌握波段的起漲點,一定要看得懂均線。均線是一段時間內,投資者買入股票的「平均成本」。
5日均線(5MA):過去5天收盤價的平均值,表示最近5天收盤價的平均成本,又稱為週線。
10日均線(10MA):過去10天收盤價的平均值,表示最近10天收盤價的平均成本,又稱為雙週線。
20日均線(20MA):過去20天收盤價的平均值,表示最近20天收盤價的平均成本,又稱為月線。
60日均線(60MA):過去60天收盤價的平均值,表示最近60天收盤價的平均成本,又稱為季線,一般而言,季線也是個股的「生命線」。
均線糾結代表股價有好一段時間都沒有大的波動,也就是盤整了一段時間,使長天期與短天期的成本接近。
一般投資者較缺乏耐心,會傾向追逐上漲中的股票,且又害怕賠錢,所以在個股盤整時容易被洗掉。而留下來的人通常對其持股有信心,籌碼經過沉澱較為集中,主力或法人要發動拉抬股價時較為省力,因此通常能有大的漲幅。
但要注意部分個股若前景不明朗,均線向下散發使原本理應最有信心的持有人,甚至公司派都可能欠缺信心時,也會形成拋售的集體共識,加劇下跌幅度。
為什麼均線糾結容易有波段行情?
均線糾結時間愈長,上攻或下跌的動能則愈大。尤其是股價已經跌深,且週線、月線、季線、半年線等四條均線糾結的個股,可列入重點觀察清單。
確認線型之後需審視基本面和產業面,若基本面或產業面有好轉大有機會為波段起漲點,反之轉差很可能是下跌的開始。
什麼時候適合買入?
1)打底:較有耐心的投資人,若不介意持有較長時間,又對該個股的前景很有信心,當底部形成(俗稱打底),在低檔站穩放量且低點往上時就可以考慮買入。可把個股的K線低點連起來,判斷個股是否處於上升趨勢之中。這個時期正醞釀發動往上攻擊,但股價仍處於低檔,能夠降低買入成本,不過也要注意可能會有發動失敗或持續盤整的風險。
2)突破:可把個股的K線高點連起來,當股價越過高點連線或區間上沿,且放量上攻時。出現帶量(成交量明顯放大)長紅K棒(陽線)、跳空往上等明確突破訊號時,大多為不錯的買點。若沒有明確突破訊號,則要再觀察一兩天,看它是否能站穩新的平台之上。若起漲太快,可在股價拉回大量低點、新平台下沿或型態低點不破時,再考慮買進。確認突破再買入的成本或會較高,但可減少等待發動的時間,成功率比較高。若買入成本較高,可考慮設定較保守的停損點。
避免假突破要注意三點:底部形成、明確站穩突破的新平台、上攻時帶量
停損要怎麼設定?
波段幅度通常視乎基本面和產業面的進度而定,均線糾結帶量突破的確是勝率較高,也容易有大波段行情,但當然沒有任何一種方式是能夠有100%的勝率,也沒有買股票就一定會賺錢的方法,投資有風險,投資要謹慎,所以設置停損和遵守紀律也很重要。
均線發散後往上升或往下跌會形成新的型態與慣性,所以波段停損點通常可設在最大交易量那天的最低點、帶量紅K最低點、月線或十日均線。
若操作很短線,則可設為買入當天前一天的最低點、五日線,甚至可設移動停損,隨股價上漲而把停損點移至更高的價格。
什麼時候應該賣出?
視乎你的目標報酬是多少,甚至不設停利點都可以,但一定要設停損點,可使用移動停損的方式,在股票跌至停損點時賣出。
另外,要注意個股上漲至高檔時,若爆出波段的大量,尤其是伴隨著長黑K(陰線),就可能代表波段高點已現,大戶主力開始售出股票,或很多人都在丟籌碼,要考慮是否先賣出部分,這樣可保住部分獲利,亦有部分能參與或許還能繼續的上漲行情。較保守的投資者也可以考慮全部賣出,以降低下跌損失獲利的風險,但全部賣出也意味著之後若繼續上漲也已與你無關。
實例教學


重點:注意形態突破、均線發散、價量改變。
關鍵字:均線糾結, 波段起漲點, 糾麻花, 均線, 盤整, 波段行情, 形態突破, 均線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