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克服人性的弱點!

定期定額或是定期不定額,常常被人們拿來討論到底哪個更好,「微笑曲線」也都聽過幾百遍了。到底哪個更好?其實兩個都好,只要你記得把它的執行日期設定在你發薪日之後那天扣款,也不要老是去更改它的金額,或經常把裡頭存下的股票買來賣去,就會很好。

為什麼是發薪日之後那天扣款呢?最好當然是一發薪水就馬上扣款,但有時候發薪的時間會跟扣款的時間有出入,萬一薪水還沒到,扣不到款項就尷尬了。所以發薪日之後那天是最好的,有足夠的金額扣款之餘,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你不小心花過頭,把原本要定期投資的錢都花掉了


短視其實是人性

減肥很難,難在我們會覺得眼前的雞排、珍奶,會比幾個月後小肚子瘦下來更有價值,何況,就算不吃雞排不喝珍奶,也未見得幾個月後就能跟小肚子say goodbye對吧?

因為未來有不確定性,未來或許令人滿意也可能令人感到氣餒。不能準確預知的未來成果,與當下直觀可以預期的感受相比,當下的享樂好像就更有價值了。

儲蓄也是這樣,因為不知道未來有沒有命享受那筆錢,乾脆現在就先花掉。但要是真的長命百歲呢?現在花在買名車的錢,如果是未來年老的自己所需的醫藥費呢?

投資也是這樣,因為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能賺到價差(資本利得),所以很多投資人都更偏好高股息的股票,年配息還行,半年配不錯,季季配更佳,最好是月月配,每個月都有可預見、可掌握的現金流回到自己手中就最好。

或許我們都知道月月配的高股息,算上價差之後的回報率很可能不怎麼樣,理智上,我們更應該去挑選總回報更佳,股價會成長的標的。但實際上,人們更傾向能夠得到持續而可掌握的現金流,與長期利益相比,似乎更嚮往短期利益。


雙曲貼現是什麼?

經濟學上有一個名詞叫「雙曲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雖然是經濟學的範疇,卻是心理學的問題。
所謂「貼現」是指將未來的金額折算到現在的價值,可能有點難懂,但因為不同時期的金額其實有不同的價值,要把這些金額都折算到同一個時間點,才能比較實際的價值差異,在財務和會計上倒是很常用到。

「雙曲貼現」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更傾向選擇一些眼前較小的利益,而不是日後較大的報酬。這是因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會拿著計算機,對每個關於錢的抉擇都仔細計算,但憑感覺去估算又常會把未來的金額過度折算,因為長遠的東西在感覺上比較不值錢

這種心理偏執人皆有之,要完全靠自己保持足夠的理性去壓制潛意識的影響,事實上的確會有點困難,除了要理智,還得夠堅持與自律。


用程式執行定期投資

目前一些定期定額或定期不定額的投資模式,在第一次設定之後,基本上就會由程式替人們去執行

其實也就是減少人們非理性地作出決定的機會,自動根據設定替人們扣款投資,某程度也是讓程式替人們自動執行「先儲蓄,後消費」

一來可避免自己抵抗不住消費的誘惑,也能更簡單讓錢滾錢,透過複利效應慢慢滾出財富。

不過只投一檔個股要承受較大的風險,在資金有限的時候,建議還是選擇一些跟著大盤走的被動式指數型的ETF,會更有效分散風險。

例如元大台灣50(0050)和富邦台50(006208),就是幾乎跟著台股大盤連動的ETF,兩檔成份股也不用怎麼比較了,基本相同,但富邦台50的內扣費用較低,長遠計回報率會稍高於元大台灣50。

這兩檔也是很常被推薦作為不盯盤跟著大盤賺的ETF首選,跟美股的VOO、QQQ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算上配息與價差的話,這兩檔近七年的平均年報酬都有超過19%,不用盯盤不用高賣低買,合乎所謂的無腦投資要求。

當然,它們也不會是每年都有超過19%的,像這七年間,其實有兩年是負報酬的,然而只要你撐得過,你能長遠抱著它,它就能給你很不錯的平均年報酬

美股也是這樣,VOO和QQQ都不是每年正報酬,但長遠計都有非常不錯的平均年報酬。


持續投入克服人性弱點

只要人類的經濟與科技持續發展,長期經濟就能上行,選對了市場,投資大盤被動式指數型ETF的報酬也會是長期向上的。

定期定額或是定期不定額也好,重點都是「持續」,持續地投入會更容易得到有如滾雪球般的複利效應

這種機械化的「定期」機制,正好協助我們克服人性的弱點,尤其適合新手或沒時間盯盤,但又想要好好儲蓄投資,爭取未來回報的朋友們。

所以,如果還沒實行第一步的話,真的可以好好考慮,下定決心嘗試定期定額或是定期不定額,讓程式幫你執行扣款和投資。

說不定你會忘記原來自己有定期投資這件事,隔了數年突然想起,再看一眼投資的戶頭,會是讓你喜出望外的金額呢。

關鍵字:雙曲貼現, 儲蓄, 先洗未來錢, 及時行樂, 享樂主義, 定期投資, 未來計劃, 定期不定額, 定期定額, 元大台灣50, 富邦台50, 0050, 006208, VOO, Q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