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股票只要長期持有就能賺錢,但為什麼很多人不這樣做

股市震盪時最需要調適的是心態

投資看眼光,但是其實很多人都很有眼光,難在於心態,要保持好的心態很重要,在波動時、猶豫時,要回想一下自己當初買入的原因,如果原因還在、價值還在、大環境沒大改變,就只剩自己心態需要調適。

二月份的美股波動很大,台股其實已經是相對強勢。二月最後一天交易日,美股由科技類股主導反攻,在季線作攻防戰,最後那斯達克小漲0.56%,道瓊跌1.5%,S&P500也跌了0.48%,費城半導體比較爭氣,回升2.28%。
其實看百分比的話都還好,就像很多媒體寫台股跌幾百點寫到好像天要塌下來一樣。但你仔細想想,台股現在不是6000點,而是在16000點附近,就算跌個400點也才2.5%。指數上來了,真要看的話,其實也是要看百分比而不是點數。

股市常常會有這樣的震盪,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是技術派好、基本面派好、價值投資或是波段操作都好,實際操作時還是心態影響最大


理論再好也要你能夠確切執行

理論就算很好,實際上能跟隨理論賺錢的人始終不那麼多,因為紙上談兵容易,實際交易時你就會發現要過心理關口和不被情緒控制,是一件困難的事

理性告訴我們,很多時候,好的股票只要買進就放著,然後一直持續投入就可以透過複利的滾雪球效應,最終達到財富自由
但為什麼很多人都不這麼做?因為很多人以為的價值投資或是長期投資都是順順的,股票價值一直往高處走。

事實上,這趟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上,絕對不會是順順的、直直的,往高處走。當中一定會經歷很多高山低谷,你的股票可能一下子就飆起來令你賺進一大筆意料之外的報酬,也很可能莫名其妙就因股市或非基本面、產業面的因素,突然暴跌讓你帳面虧損一大筆。路途上,還會有很多陷阱和誘惑,或是突如其來打擊你信心的事,都會讓你很容易半途而廢,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在股市中賠多賺少的其中一個原因。

眼光、智慧雖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心態。心態會決定你的方向、你的進度、你能不能夠堅持。


虧錢很容易,不想虧錢就要做好功課

我寫過一篇文章,提及為什麼很多人都會在股票市場上虧錢。根據所引用的學術報告,其中有一點是說:「自1926統計至報告編寫為止,股市所累積的投資報酬率,絕大部分僅由4%少數表現最好的股票所創造。」
也就是說,投資股票有大部分人其實都是虧錢的,這是正常不過的事。

相關文章:報酬率比各大基金管理人還好,股票真的是Easy Money嗎?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會虧錢?

但其實肯仔細做功課,作好風險控管和資金配置,用閒錢投資,賺錢也不是那麼困難。
問題在於有些人想賺Easy Money,但沒搞清楚情況就投資,然後被套了就說是長期投資,但又承受不了過程中的波動,究竟是在哈囉?

例如說買TESLA(特斯拉)不知道TESLA的核心並不是車,而是軟體。買3M以為它是靠文具、生活用品賺錢,雖然便利貼和掛勾真的不錯用……
也像有些人買Johnson & Johnson(嬌生),以為它是靠爽身粉跟Baby Oil賺錢的,噢拜託,先別說它還有很多賺錢的業務,單看看最近它老上新聞是因為什麼就知道哪一塊會更賺錢啊。

Johnson & Johnson最近有什麼新聞?就是COVID-19的疫苗!其實你看它的年報,你就會知道它最賺錢的是醫藥跟美容產品,特別是醫藥,這幾年賺錢比例是一路攀升,而不是民生消費類產品。


二月份的投資分享

我很少看盤,但是花在看資料做功課的時間頗多。而且,從不會用會影響我生活的資金去投資。
美股最近的下跌,個人認為只是比較大幅度的回調,畢竟你回頭看看,它從去年三月份低谷到現在到底漲了多少,現在的回調其實根本不算什麼。

我的話,最近有做的是逢低撿一點股票,就這樣而已。2月份我的美股帳戶基本上是只進不出,低接了一些股。只賣了一檔股票,賣的是YUM,也就是KFC的母公司,因為是低價買入的,現在看到有更值得投資的標的,就賣掉換股了。不是說它不好,它依然是我的口袋名單,但現階段我會選擇其他公司,讓我的資金更有效率。畢竟我不是富豪,資金沒那麼多,如果想把資金滾大的話,運用上有效率一點會更好。

但跟我在台股上的操作一樣,美股ETF都幾乎是只進不出,個股才會做波段操作。像2月份我分批買了一點Unity、Tesla、ARKK、ARKQ、ARKF、IVW、SKYY和Teladoc,這純粹是個人投資操作,不屬於任何投資意見。
反正就是買了一些之前覺得股價有點高,但依然看好至少最近一、兩年發展沒有什麼疑慮的公司或ETF,既然打折了,就出手加碼買一點點,短套也沒關係。

我的想法是,之前錯失了一些好公司,有回檔的話,就找機會建立倉位。之前觀望建倉部位很小但因買後很快飆上去苦無加倉機會的,也是趁回檔逢低分批加碼。由於我已持有一些傳產類股和相關ETF,這次回檔跌深的是科技類股,也是我個人美股配置中比較不足量的,所以加碼會以科技類股為主。(注意,這真的是只是按本人需求而作的投資操作,並不是投資建議,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科技股有可能會繼續下挫,考慮投資時也要考量風險。)

必須說的是,現在股市常常創新高,也得有點居高思危的意識,所以我也不會多買。為什麼不多買一點呢?因為當真的回檔到更低點的時候,我也需要有資金去投資。如果再有更大的回檔,才會買多一點。
衡量過股市也許會一飛沖天好幾年不回頭,如果完全不加碼的話,可能資金一直放著會很沒有效率,也會錯過一大段的波段報酬。但如果完全把資金投入,萬一股市真的大回調,除了帳面上會有損失,也會沒有資金加碼。

保留一定程度的現金或者安全資產,除了在大回檔時能有資金以便宜價錢購入好公司的股票,也是一定程度保護自己的做法。有時候不一定要100%追求資產最大化,因為這當中其實也意味著有更大的風險。而資產分配是在危機中,保護自己的方法。

所以我的折衷做法就是,逢有較明顯的回調時,就買一點,但也就買一點,會保留一定的資金,耐心等待。雖然可能也會因為這部分留著的資金,而導致資金運用的效率看起來不太高,但風險控管和資金配置上會讓我更安心,也更能抱得住好股票。

當然不是說大家也要學我這一套,但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風險控管和資金配置模式,投資得用「閒錢」,才能在震盪中依然抱得住好的股票
也希望大家都能有自己的一套紀律,並且遵守紀律。有好的眼光,更要有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