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賣股票賺更多

在我的文章或podcast節目中,常常都會強調,如果投資者想要穩紮穩打地賺錢,最好是逢低佈局,不要追高,因為買在低檔除了風險較低,也讓你在「上沖下洗」的震盪期間更能抱得住手中的持股。

當然,有些朋友追高炒短也能賺錢,但這邊說的是「穩紮穩打地賺錢」,如何在風險較低的情況下賺取較多的回報。

當你學會判斷一檔股票的基本面好與壞,能夠真正實踐逢低佈局,耐心等待收成,通常你已經可以有不錯的回報。但為什麼有人會說「會賣的才是師傅」?


誠然,等待好的買點出現才進場,就算賣得不漂亮,也只是少賺而不容易虧損。這是穩妥的做法,也是我本人投資股票時的做法。然而只會買不會賣,雖然也能賺錢,但少賺很多的話心中還是會感到婉惜。要強調的是,我們都不太可能買在最低賣在最高,但我們都有條件做到買在相對低點和賣在相對高點。

每次手中持股有拉漲停的時候,我媽都會問我怎麼不賣掉先賺了再說(笑)。我多數都會耐心解釋,我買的都是有基本面且產業發展明朗、屬於未來趨勢的重點企業,我會投資是看好長遠發展,短暫的漲停和跌停都對我沒多大影響,因為這個投資是長期的。

當然,也有漲停後幾天後就被我賣出的股票,這類股票本就是我的波段投資,既然波段已經暫時結束,要開始進入下一回合,選擇停利出場也是理所當然。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漲停的股票,我會有不一樣的做法?相信聰明的你應該看到關鍵詞了,沒錯,一個是長期,一個是波段,做法當然不一樣。

在買賣股票之前,除了要確定公司是值得投資外,你還需要決定這筆投資到底是短炒、波段還是長期投資呢?

不要追高被套才改口說要做波段,不要一直被套就嘴硬說是長期投資。因為投資的時期不同,在買賣的決策上就有明顯的差異。

你做短炒可以單看技術面操作,甚至你當沖還可以只靠消息面來行事,當然風險不少,但你的確可以選擇這樣做,而做波段可以以部分基本面搭配籌碼面與技術面來作買賣依據。
但長期投資不一樣,你必須要了解公司的基本面、產業發展是否明朗、是否有足夠競爭能力等等,去作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投資,耐心等待收成,而技術面只是輔助你去切入或退出市場。

以下是我個人的操作心得,不一定完全正確或適合你的個性,僅供參考。


短線投資的賣出時機

必須設定停損點,無論是以百分比或確實股價來設定,也必須設定停損點並嚴格執行。就算事後發現賣出後股票很快就反彈,也不要因此破壞了自己的紀律。沒錯,這次可能有一點虧損賺不到那一段報酬的確可惜,但絕對不能因為不甘心而破壞自己定下的守則。

嚴守紀律能幫助你躲過很多的急殺、無止盡的回檔、長期套牢等風險。所以,在你買入股票之前,你必須先設定停損點,並且嚴格執行。

停損點該怎麼設定並沒有絕對,視情況可以是跌破買進時的股價最低點、買入價的負10%、大額交易量當天的K棒最低點、該檔股票的頸線等等。這就要有點經驗了,如果新手不確定的話,還是建議作長期的價值投資,定期定額或定期不定額投資指數型的被動型ETF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另一方面,既然是短線投資就要更注意國際和本地的市場脈動,有什麼大的風吹草動會影響到你的持股,或是可預期某件事情或政策將會引起市場震盪時,就要果決賣出。所以說,訓練自己多閱讀和擁有國際視野是必要的,每天至少花十分鐘大致看看國際大事,能慢慢培養你的觸角。

設了停損點之後需要設停利點嗎?個人認為這不是必要,不設停利點可能會獲得更高的報酬,但如果經驗不足的話,還是會建議設定某百分比的報酬來停利,來訓練自己要有紀律。設定停損點的好處是,可以避免一直上漲的過程中抓不住時機,回檔時又想拗它反彈,反而倒虧回來。


波段投資的賣出時機

進行波段投資,個人會選擇「移動式停損停利」。例如跌破10日均線/月線、區間突破的頸線、高檔爆量長黑K翌日無法站回長黑K的低點……等等的條件,就是賣出的時候了。這還是要視乎每檔的股票特性有不同的條件,但萬變不離其中。

與短線投資不一樣的是,短線投資在最初設了什麼價位或什麼百分比要停損停利,就必須嚴格執行,不要買了之後又變來變去,抱有僥倖心態沒有紀律很容易就把獲利都賠回去。

「移動式停損停利」很適合波段操作,買對了股票可以抱得住,有比較大機會吃到整個波段的報酬。即便買錯了股票,也能儘快意識到錯誤快速脫手。一檔股票如果趨勢往上、獲利跳升時,波段投資是大有可為,但也要得做好功課,了解你買的是什麼才買入。

當你買入的股票目前是正數報酬,就算未來的股價跌破前低或大量低點,也可在一定獲利下賣出,多少賺到一段小波段。而如果股價能持續向上當然更好,此時你的停利點亦可以視情況隨股價持續墊高。這就是「移動式停損停利」的好處,至於要怎麼判斷究竟要用哪種條件出場,也是需要些個人經驗了。


長期投資的賣出時機

你所長期投資的股票應該是要有長期的發展潛力、財務狀況理想有穩定的現金流,最好還是價值被低估的公司,或至少在購入時股價在相對低檔。

與前述的所有條件都不一樣,長期投資的賣出要點只有第三種情況是與股價相關,賣出長期投資的股票的三種情況:

一、該檔股票失去了當初購入的理由

你為什麼會買入這檔股票呢?可以是看好產業的長遠發展趨勢,可以是認為公司的核心技術非常具有競爭優勢,也可以是看好公司擴展市場規模能掌握定價能力等等的原因。

而當你購入這檔股票的原因消失時,也就是你需要賣出該檔股票的時候。

例如你當初買入A公司是看好它的獨特科技,在業內無人能敵,但同業的B公司在你購入A公司後的第二年發表了更先進更有競爭力的技術,使得A公司原有的科技優勢失去了,而A公司又沒有後繼的科技能保持領先地位,此時你就應該賣出股票。

二、有更值得的投資標的出現

畢竟當你把資金投資在這裡時,就意味著放棄了投資另一個項目的機會。如果資金有限,既然有更值得投資的標的,賣出現有持股去投資新的項目也是很合理的。

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環境總在轉變,市場的形勢也會時時刻刻出現變化,資金有更好的出路,的確可以考慮賣出股票。

三、持股價格快速上漲,影響資產的風險分散配置

有時股價漲得太快會導致風險過於集中,影響你的資產平衡。所以適時賣出部分持股,會有助於平衡投資組合的風險

留意,即便股價漲得太快,使它的金額佔據你的持倉百分比顯著增加,也不一定要全部賣出,你可以只賣出部分落袋為安,只要剩下的價值能回到你原來的風險配置即可。

當然,再平衝投資組合的風險不一定要賣出因股價漲太快而資產變大的股票,也可以是加大其他部分投資的佔比,使投資組合的資產分佈回到平衡狀態,不過這就需要額外的投資資金了。

又或是認為儘管單一持股資產快速上升而使風險集中,若以成本來看的話其實並沒有增加,那從成本角度出發也許沒有再平衡的必要,端看投資者的選擇。

《黑天鵝與灰犀牛——配置投資組合,「再平衡」降低風險》一文中,已提及過建立平衡配置投資組合,不定期進行「再平衡」的好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最後還是要提醒一句,懂得賣股票可以讓你獲利更穩定、更豐收,但懂得買股票可以讓你更有保障、降低風險、增加獲利的機會,訓練自己的投資眼光也是必要的喔。

關鍵字:短線投資, 停損, 停利, 波段投資, 移動式停損, 移動式停利, 長期投資, 資產, 風險, 平衡投資組合, 平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