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人們常常都說要分散風險,做好風險配置。不單指投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聽前輩語重心長勸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要把風險分散,計劃一定要有Plan B(後備方案)。
個股風險較大,是因為「成王敗寇」,要不就是成功,要不就是失敗,不是賺錢就是虧錢。好像在說廢話?但個股的確就是看個別公司的表現發揮。
而ETF不一樣,它裡頭包含了不同的個股,也意味著,單一個股成功或失敗,雖然對ETF有影響,但未必會導向整檔ETF的成敗。
就像我們學生時期,有一科勉強及格而已,但其他科目很優秀的話,平均分也可以拉上來,最後得出一個還不錯的成績,反之亦然。當然,不同的ETF有不同的個股比例配置,權重不一樣影響力也不一樣,並不是那麼直觀的取平均分,但道理是差不多的。
ETF是什麼?
ETF全名是《Exchange Traded Fund》,一般叫作股票型指數基金(香港稱作交易所買賣基金)。世界上最早的指數型ETF是由領航投資創辦人約翰·柏格成立,於1993年發行的標準普爾500指數ETF(SPY-US),其後開始有其他ETF問世。而最早的債券型ETF在2001年被編製出來,是由加拿大證券交易所推出的5年期政府公債基金。
簡單來說,ETF是一種在證券交易所交易、參與指數表現的指數基金。ETF將指數證券化,投資者可透過持有ETF來間接投資一籃子的證券。
*股票(stock)或是資本存貨(capital stock)是一種有價證券。
ETF的交易費用和管理費用在美股市場來說比較低廉,台股的ETF則相對較高,但整體來說都比一般主動式投資基金要便宜。由於持股組合相對多元,投資一檔ETF就等於同時間投資不同的個股,風險通常比較分散,單筆投資便可獲得多元化投資效果,可以為投資者分散風險之餘也能節省時間與金錢。不過並不是每一檔ETF的流動性都很高,也有一些ETF可能一整天的成交量連一百張都沒有,投資前要注意該檔ETF的日均成交量。
主動式ETF內的標的由經理人團隊挑選,通常管理費也較高,績效好壞全看經理人團隊的眼光與操作技巧。而目前市場上大多都是被動式ETF,只會因為連動指數成分股內容及權重改變,而調整投資組合之內容或比重,所以是「被動式管理」。
股票型ETF
股票ETF追蹤股票市場的指數,可以是單一國家指數、區域指數、產業指數或者特定主題的指數,在台灣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元大台灣50(0050)。
區域型:投資特定區域的ETF,例如歐洲、新興市場等區域。
例如: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Stock Index Fund ETF(VWO),追蹤的是FTSE Emerging Markets All Cap China A Inclusion Index,投資的標的為新興市場,包含印度、巴西、南非等
單一國家型:投資個別國家的ETF,例如美國、日本、韓國等。
例如: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追蹤的是CRSP US Total Market Index,追蹤美國整體市場,涵蓋超過3000家美國大中小型公司,包含價值型與成長型股票。
產業型:投資特定產業的ETF,例如科技指數、金融指數等。
例如:富邦科技(0052),追蹤的是臺灣資訊科技指數,主要成份股有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聯電(2303)等。
主題型:投資特定主題的ETF,例如高股息指數、5G、AI等。
例如:元大高股息(0056),追蹤的是臺灣高股息指數,持股有華新(1605)、聯詠(3034)、亞泥(1102)等。
債券型ETF
追蹤、模擬或複製之標的指數成分為債券之ETF,提供投資者債券指數的報酬,包括投資級債券、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可轉債及通膨指數債券等。可以依據信用評級、投資地區、特定產業等進行選擇。
例如:國泰20年美債(00687B),追蹤的是彭博巴克萊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指數。
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 ETF(BND),追蹤的是Bloomberg Barclays U.S. Aggregate Float Adjusted Index,主要標的為美國公債、投資級公司債。
商品型/原物料ETF
商品型/原物料ETF大多透過期貨,也有直接持有實體的,提供投資者原物料等商品的報酬,包括原油、黃金、白銀、基本金屬、農產品等原物料的ETF。
能源ETF:例如石油、天然氣等。
例如:元大S&P石油(00642U),追蹤的是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交易NYMEX 1000桶西德州輕原油期貨。
United States Oil(USO),是美國最大石油ETF,追蹤的是WTI Light Sweet Crude Oil指數,交易NYMEX 近月期貨合約。
貴金屬ETF:例如黃金、白銀等。
例如:元大S&P黃金(00635U),追蹤的是標普高盛黃金ER指數,交易NYMEX 100盎司黃金期貨。
元大道瓊白銀(00738U),追蹤的是道瓊白銀ER指數,交易NYMEX 5000盎司白銀期貨。
街口道瓊銅(00763U),追蹤的是道瓊銅ER指數,交易COMEX高級銅期貨。
SPDR Gold Shares(GLD)和iShares Gold Trust(IAU)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兩檔黃金ETF,均是持有實體黃金,投資者在扣除內扣費用後可取得黃金現貨的報酬。
農產品ETF:例如黃豆、農產品等
例如:街口S&P黃豆(00693U),追蹤的是標普高盛黃豆ER指數,交易黃豆期貨。
Invesco DB Agriculture Fund(DBA),追蹤的是DBIQ Diversified Agriculture Index Excess Return指數,交易農產品期貨,包括玉米、大豆、小麥、糖等。
貨幣/利率型ETF
貨幣ETF會直接投資貨幣、使用衍生工具或兩者結合,主要追蹤的標的就是各國的貨幣,像是美元、日圓、歐元、英鎊、人民幣等,多以匯率差價與貨幣市場的利息作為收益。
單一貨幣ETF:例如元大美元指數(00682U),追蹤的是標普美元ER指數。
多國貨幣ETF:例如WisdomTree Emerging Currency Strategy Fund新興市場貨幣主動型ETF
*衍生工具是指雙方或多方之間的合約,其價值基於約定的標的金融資產,指數或證券。
特別股ETF
特別股Preferred Stock,在香港特別股亦稱作優先股,特別股性質介於股債之間,一年配息多次。特別股ETF是分散持有多檔特別股的ETF。
例如:富邦美國特別股ETF(00717),追蹤的是S&P U.S. Preferred Stock Index,選股原則為總市值超過一億美元的特別股、未來12個月內不會到期或強制轉換、月成交量必須超過25萬股等。
iShares Preferred and Income Securities ETF(PFF),追蹤的是ICE Exchange-Listed Preferred & Hybrid Securities Transition Index,由美元計價的優先股和混合證券組成。
不動產投資信託ETF
REITs ETF,大多是分散持有多家REITs公司的ETF,但像台灣有法規限制,台灣的REITs採信託制,只能以銀行信託的方式來營運,但美國的REITs採公司制,可以組成公司。
例如:新光一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01003T),投資其所持有的新光天母傑仕堡大樓、新光國際商業大樓、台証金融大樓、臺南新光三越百貨大樓、新光信義華廈及新光人壽中山大樓。
Vanguard Real Estate Index Fund ETF Shares(VNQ),追蹤的是MSCI US Investable Market Real Estate 25/50 Transition Index。
放空/反向ETF 及 槓桿ETF
這類基金有可能獲得更大收益,但風險也比一般原型ETF來得高。反向產品跟蹤反向指數回報倍數的每日表現。當標的指數下跌時反向ETF會上漲,類似於投資者在股價下跌時放空股票。所以如果指數上升,則會對反向ETF有壞影響。
有些基本甚至利用槓桿來放大收益和損失,通常是透過借入更多資金(槓桿)來進行投資,雖然收益有機會放大,但損失風險也遠遠大於不使用槓桿的基金。
這些ETF很容易識別,因為它們的名字會說明是多少槓桿,例如:正2、反1,正2是與追蹤的指數成正向關係,但其表現會以2倍倍數增加;反1是與所追蹤的指數成反向關係,其表現會是所追蹤的指數的反向1倍。
放空/反向和槓桿ETF雖然可能帶來高回報,但同時風險亦很高。這些ETF通常作為短期或避險操作,並不適合長期持有。在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全面了解有關產品的運作和相關風險。
例如:元大台灣50反1(00632R),追蹤、模擬或複製元大台灣50(0050)單日指數漲跌的反向1倍。
元大台灣50正2 (00632R),追蹤、模擬或複製元大台灣50(0050)單日指數漲跌的2倍。
*投資追蹤外國指數的ETF,要注意投資標的交易時間可能與台股的交易時間不同。需留意有關指數在其交易時間裡的變化,避免在台灣開盤時間以過高或過低的價格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