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台積電的短中期風險與機會
要我說,其實台積電(2330、TSM)短期利空其實就是成本增加,有可能導致毛利、淨利或EPS減少的問題。
成本增加無疑是個壞處,但另一方面卻是分散風險的好處。如果美國願意多付點錢來確保能買下美國廠房的產量就更棒,連帶增加的成本都轉嫁給客戶了,台積電就更不容易吃虧了。
別忘記,過去兩年媒體把台積電高高捧起,其中一大原因還是台積電增加資本支出呢。很多事都一體兩面,很少有絕對的好,也很少有絕對的壞,但總體利多於弊的話,還是值得考慮的。保持個人的批判思維,不跟著媒體起舞,也是很重要的喔。
不過,另一方面,成熟製程的競爭激烈,各國都爭相增加產能,對台積電來說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而且成熟製程的技術門檻較低,是有可能更進一步移陣到東南亞的新興國家,例如越南和印度,讓台灣在全世界成熟製程的佔比降低。
即使成熟製程可能受到打擊,但別忘記先進和特殊製程才是台灣的皇牌。AI、無人駕駛電子車、伺服器等高階科技應用,會逐漸加大對半導體的需求,尤其是台積電能以最新的技術帶來領先優勢,更別說特殊製程也能瞄準小眾市場,可利用客製化技術針對特定產品作市場區隔。
台積電的中長期風險與機會
中長期風險仍然是成熟製程外移到其他地區的問題,但考慮到目前東南亞,包括但不限於越南與印度等地,這些地區雖有成本低廉的優勢,但基礎建設不完善,物流發展不成熟,目前仍不具備承接先進製程的能力,只能接手成熟製程的部分,所以先進製程還是會續留台灣並擴大。
台積電就算以後在東南亞設廠生產成熟製程也無不可,如果專注在先進製程而不再於成熟製程擴產也問題不大,畢竟未來最賺錢的,絕大機會都是先進製程的部分。
再者,仍然是之前提到的,台灣擁有半導體聚落的優勢,儘管有地緣政治風險,可能使設廠數量放緩,又或使投資力度減弱。但放眼到中長期來看,仍然能吸引更多半導體廠商來台設廠。
像是艾司摩爾(ASML),是全世界唯一能夠生產先進晶圓製程中必須使用到的光刻機的廠商,也在台設廠,使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更完善。
(奇怪,怎麼媒體就不報導艾司摩爾掏空荷蘭、去荷蘭化了?而且按媒體邏輯,三星還考慮要在未來二十年間於美國建造11座晶圓廠,豈不是要挖空韓國?要一視同仁才對啊。)
半導體聚落生態系跟產業鏈越來越完整,對台積電來說,中長期仍會有持續深化和改善供應鏈的機會,大有可能提升生產效能和降低成本。
可是分析師都在看空台積電啊!
完全明白,因為我也是看到很多媒體在唱空,才寫這一篇來表達我的個人看法。
只是如果要訴諸權威,大概沒幾個分析師能比巴菲特厲害,所以你為什麼不信一個更厲害的股神,而要信績效忽高忽低甚至可能今年到現在都是負數的人?(順帶一提,雖然盈餘不及去年,但到目前為止我的個人投資總額還是正數喔。)

眾所週知,巴菲特是長期投資的專家,他主導的波克夏(BRK)在第三季以大約41億2千萬美元(折合約新台幣1280億元)大手買進台積電,成為台積電第5大股東。
價值投資的代表人物大手掃貨,表示他覺得台積電真的是低於應有價值頗多了,但如果台積電長遠有疑慮的話,巴菲特還會入手嗎?
總結
綜合以上,我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積電未來數年的發展動向依然是抱有信心的。
保留個人批判思考很重要,我說的也未必一定全對,但如果你看了很多看淡台積電的報導,正好可以換個角度看看我為什麼仍然看好台積電。
關鍵字:台積電, TSM, 2330, AAPL, ASML, 波克夏, BRK, 巴菲特, 價值投資, 台灣, 美國, 半導體, 半導體供應鏈, 晶圓, 晶片, 成熟製程, 先進製程, 低階製程, 高階製程, 地緣政治, 聚落效應, 半導體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