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擁有與股神巴菲特一樣的投資報酬 不如直接投資他的公司?

關於波克夏·海瑟威

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是一家控股公司,通常也直接把它歸類為投資公司,投資這類公司,某程度上也是間接地投資許多家公司,其董事長及CEO正是鼎鼎大名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波克夏前身是一家紡織公司。這當中有個很長的故事,當年決定購買更多波克夏(當時是紡織業務)的股份,或許是巴菲特一時之氣,這令他狠狠「摔了一跤」。不過事實證明有能力的人最後還是有他的舞台,把波克夏徹底轉型,也讓巴菲特逆轉賺到更多的財富。雖然他認為要是這筆錢當初不買斷波克夏,而去投資保險業務,他將會得到更多的回報。他認為保險可以是個用來進行更好投資的平台,而波克夏保險公司就是他實施更有效的資產配置的投資平台

巴菲特有股神之稱,是價值投資的代表人物,雖然並非由他所提出,卻是由他發揚光大。價值投資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基本面分析中的概念,例如高股息收益率、低本益比和低市淨率,去尋找並投資於一些股價被低估的股票

很多投資專家都提倡要學習巴菲特的投資哲學,過去波克夏平均每年為股東創造20%以上的價值成長,不過近年來價值成長已經幾乎腰斬。主要是科技的進步,使股市資金流向科技股,傳統的價值型股票增長速度較慢,也就較不受投資者青睞。

自1956年起,巴菲特在波克夏的事業持續擴大,然而巴菲特並未支領薪水,只有確保每年投資報酬率超過6%時才會收取績效獎金。這意味著巴菲特把自己與波夏克連結在一起,公司花的錢也是他的錢,這麼一來他就會更審慎地運用每一筆的資金。

(花別人錢與花自己錢真的會有差異,這點我有深刻感受。合夥生意我所投資的錢是我自己辛苦賺來存下的錢,所以每一筆支出我都仔細考慮過,每一個行動都想把資源運用得更好。但當合夥人的錢並不她自己的錢,向親人借來的資金就算不還清也不會怎樣時,既然是「別人的錢」花錢不會覺得痛,就容易大手大腳,也對「時間」效益不怎麼在意。這樣公司運作起來會發生很多問題,所以奉勸各位創業最好還是獨資吧。)


波克夏的價值

去年(2020年)波克夏大幅買進醫藥股,同時減持美國許家大型銀行的股份。例如新增了必治妥施貴寶製藥(BMY)、默克製藥、艾伯維製藥、輝瑞製藥,減持富國銀行(WFC)、摩根大通(JPM)、M&T銀行(MTB)等。

截至2020年第三季,波克夏的前10大持股依持倉占比排名,分別是Apple蘋果公司(AAPL)、美國銀行(BAC)、可口可樂(KO)、美國運通(AXP)、卡夫亨氏(KHC)、穋迪投資(MCO)、美國合眾銀行(USB)、特許通訊(CHTR)、德維特(DVA)、富國銀行(WFC)。
*大家對德維特可能比較陌生,它是一家血液透析服務供應商。

值得一提的是,波克夏在本年首季減持11檔個股,減持最多的是雪佛龍(CVX)和富國銀行,接著是默克(MRK) 。截至本年3月31日,波克夏持有的富國銀行股票僅餘2640萬美元的價值,繼去年減持後進一步繼續減持,可以說是將大部分的富國銀行進行了清倉。這是否代表巴菲特老爺子很不看好富國銀行的未來前景呢?

據今年初公佈去年年底的情況來看,目前,波克夏的價值主要分佈在四家公司,其中有三家是控股公司,最主要的第一家是波克夏保險公司,第二家是100%控股的柏林頓北方聖塔菲鐵路公司 (BNSF Railway),與排名第四達91%控股的波克夏能源公司(BHE)。而另外一家只擁有5.4%股權,但排名第三的是Apple(APPL)。

波克夏在2020年底市值最大的15筆投資(排除卡夫亨氏的持股,因為波克夏必須使用「權益」來計算這筆投資)
波克夏在2020年底市值最大的15筆投資
(排除卡夫亨氏的持股,因為波克夏必須使用「權益」來計算這筆投資)

波克夏在美國擁有的資產,包括但不限於房地產、工廠和設備,單看「固定資產」折舊成本就達1540億美元,排名第二的是AT&T(T),其擁有的資產、廠房和設備價值為1270億美元

波克夏的財務狀況理想,由於主理人巴菲特一向走價值投資、穩紮穩打的路線,基本上,有他的存在就會令投資者感到安心。只是綜觀波克夏2020年的全年表現,股價漲幅持續落後於S&P 500,2020年全年S&P 500指數共上漲了18.4%,但波克夏股價卻只上漲了2.4%,表現遠遠落後大盤。但自1965到2020年,波克夏其實每年平均賺進20%,遠高於S&P 500的10.2%。

波克夏財務狀況
波克夏財務狀況

BRK.A與BRK.B

為了讓小股東可以也投資波克夏股票,波克夏將股票分為A、B股,目前A股與B股的比率,約為 1比1500。B股面值較低,散戶較有能力投資,大幅提升流動性。截止2021年2月26日的收盤價,BRK.A市價為364580美元,BRK.B為240.51美元。

BRK.A的天價相信並不是大多人能輕易買下,畢竟一股三十六萬多美金,折合要一千多萬台幣,買入一股就要花上幾乎在雙北買一間小戶房屋的價格。但是,想跟進巴菲特的投資,也可以選擇BRK.B。兩者最大的分別是BRK.A具投票權,而BRK.B具較小的投票權。但或許對一般小投資者來說,有沒有投票權可能並不是衡量是否購入股票的因素。

BRK.A與BRK.B的股價走勢
BRK.A與BRK.B的股價走勢

波克夏股票值得投資嗎?

雖然很多人都尊崇「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對波克夏的投資文化也有信心。但內心沒法對各種飆股和新興事業毫無波瀾,總是躍躍欲試想要採取更積極的投資。那麼除了把資金拿來尋找適當自己的投資標的外,會不會也考慮分配小部分資金配置到巴菲特的波克夏上呢?

個人認為,這或許是滿足自己想要一闖天下,和穩紮穩打把資金交給巴菲特的公司打理的一個平衡做法。既追求積極的成長,也能繼續獲得已實證可取的投資方法所帶來的收益。

巴菲特一向不怎麼在科技公司著墨,主要是他不會買入他不了解的股票。畢竟巴菲特也是個老爺爺了,不認識科技也是合理的事。絕不投資自己不了解的股票,也是對股東負責。

我們都知道過去的績效不等於未來的績效,波克夏過去的確十分風光,但時代日漸進步,科技也日新月異。當科技和創新變得更有價值,也更吸引投資者的資金,如果按照以往堅持不碰科技股的做法,恐怕波克夏的漲幅落後於大盤會變成平常事


波克夏的轉變

但在2016年,波克夏投資了Apple(AAPL),2020年又首次買入了黃金礦商巴里克黃金公司(GOLD),和以IPO價格認購科技股Snowflake(SNOW)。巴菲特曾說黃金本身不會產生任何東西,所以一向都不投資黃金。科技股也出於他不了解的理由,而一向都不怎麼投資。所以在投資Apple和Snowflake,似乎都不是他個人手筆。尤其是長期以來,巴菲特和副董事長查理孟格都避免IPO階段的交易,因為IPO常常都帶有炒作和推高股價的動機。這筆波克夏54年來首次參與的IPO階段投資,很多人都猜測並非由巴菲特主導,而是接受了副手維斯切勒和康姆斯的建議。另一方面,波克夏在去年出清了市場上普遍認為基本面良好的好市多(COST),似乎都意味著波克夏的投資風格正在慢慢轉變

波克夏的最大隱憂或許是成也巴菲特,敗也巴菲特。由於巴菲特與波克夏幾乎畫上等號,投資者大多是對巴菲特本人慕名而來。巴菲特對波克夏非常重要,重要到疫情會使股東擔憂巴菲特的身體情況,所以連注射了兩劑輝瑞Covid-19疫苗都值得發新聞來讓股東放心的程度。但巴菲特畢竟年事已高,若波克夏失去他就如失去了靈魂,而現今有副手可以處理部分的大額投資操作,多少能讓投資放心一點。巴菲特在本年度的致股東信中也保證,他與繼任者將謹慎管理股東在波克夏的資金

目前看來,波克夏的操作確實不見得全部經由巴菲特之手,就像是在原有已經很棒但可能稍微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思維上,加入了新的點子,讓原有的湖泊再注入更多的活水。投資組合在保有原來核心價值同時,新增更年輕而有未來性的公司,投資的大方向依舊穩健

個人認為,買入波克夏,就像是買入巴菲特與他信任的夥伴們所精選的股票ETF,在這浮躁又急進的時代,仍是具吸引力而穩重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