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三大指數ETF~投資它們就是買了美國最強的尖端公司!DIA、QQQ、VOO

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美股最主要的三大指數,分別是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那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以及標準普爾500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S&P 500)。如果想要重溫這三個指數是什麼的話,可以按此閱讀《一篇就懂美股市場!投資美股的基本概念》

這三大指數對股市的重要性就不多再說明了,如果有興趣投資這三大指數的股票,除了點進去指數裡看看有什麼企業值得投資外,還有沒有更方便、快捷,又能稍微分散風險、不單押在某一、兩檔個股的做法呢?有,最簡單就是投資針對這三大指數而設的ETF。


SPDR道瓊工業平均指數ETF(SPDR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ETF Trust,DIA

道瓊是美股三大指數之一,可以視作美國藍籌股的集中地。但由於成份股只有30檔,難以代表美股整體表現,所以追蹤道瓊的ETF並不多。較為人熟知的是這次要介紹的SPDR道瓊工業平均指數ETF(DIA),這邊指的DIA是追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ETF,不是韓國女團那個DIA(笑)。

而台灣本地不用複委託就可投資的有國泰美國道瓊(00668),00668的總管理費用達1.74%,且似乎因匯差關係,以台幣計價的00668追蹤指數的差距近兩年達-5.25%,同樣由國泰發行的以美元計價版本的00668K則好一些,只有-1.49%。

DIA於1998年成立,規模有234億美元,採季配息,殖利率平均約2%,總管理費用為0.16%,DIA近兩年的年化報酬率有27.61%,追蹤指數的差距僅-0.32%,算是相當漸近指數本身。
投資這檔ETF,相當於投資道瓊裡的30檔成份股,比較集中於美國的大型價值股(藍籌股),相對風險不及之後介紹的另一檔ETF分散。

DIA前十大持股

道瓊與其說是「工業」,其實更像是「傳產」,所以在持份股中可以看到,科技類股的比重並不算太高,健康護理、工業、非必需消費品、金融等等產業的占比相對平均,前十大占了52.92%,不過單一持股目前並沒有多於8%,仍是平衡。

由於成份股都是比較老牌的企業,規模都很大,股價走勢相對較「溫吞」相對缺乏成長性,但亦因為大多與民生相關,也比較抗跌一些。整體來說是頗為安全、讓人放心可以長期持有的標的。


景順納斯達克100指數ETF(Invesco QQQ Trust Series 1,QQQ

QQQ原名是NASDAQ- 100 Index Tracking Stock,是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NASDAQ-100 Index)。納斯達克100指數是由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中100家最大的非金融類股所組成,成分比追蹤整體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更為集中,前三大公司蘋果(AAPL)、Amazon(AMZN)、微軟(MSFT)就占了超過三成權重,前十大公司合共更超過五成,可相而知剩下的90間公司占比有多少。
由於納斯達克100不包括任何金融股,科技類股的純度便提高到近六成,所以說納斯達克100是追蹤科技股為主的指數並不為過。

相較於追蹤整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主流更傾向於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而最有名的便是景順納斯達克100指數ETF(QQQ),台灣不用複委託就能投資的有富邦NASDAQ-100基金(00662)。
00662的總管理費達1.65%,同樣可能因為以台幣計價有匯率價差的問題,00662追蹤指數的報酬率不算太理想,負差距也有點大。相較於這兩年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報酬率達94.2%,00662只有73.77%,誤差達-20.43%。而QQQ報酬率有96.79%,正差距2.59%,績效亮眼許多。

QQQ的總管理費為0.2%,規模達1408億美元,採季配息,但殖利率很低,是可以忽略它的程度。但投資美股大多都是追求資本利得而不是股息報酬,而這檔ETF也的確不太需要在意它的殖利率。如果想追求高利息的ETF,稍後會另寫文章介紹。

老實說,台灣的股票殖利率是全球數一數二派發穩定且吸引人的,很少地方可以隨便抓都一堆股息3%以上的股票,這也是台股吸引外資的地方之一,所以要是想追求穩定高配息的話,台股可能會是比美股更理想的選擇。

QQQ前十大持股

前十大持股中可看到幾乎都是大型股,科技、非必需消費品、通訊類股為主。整體QQQ的產業分佈也是大比例近五成傾向資訊科技,之後是通訊與消費電子產品,合共占超過35%,其他像醫療保健、消費大宗商品、工業、公共事業占比並不多。

由於QQQ比較集中於科技類股,成長性強,當這類股走大多頭的時候,這檔ETF的報酬就會很可觀,過去十年對比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來說,表現亮眼很多。雖然投資它可能獲得高收益但風險波動程度也相對另外兩檔本文介紹的ETF為

但要留意,過去很好不代表未來很好,萬一科技類股勢頭走下坡的話,QQQ也會受到打擊。就像如果你是在2000科網股爆破前的高點買入,你要持有到2016年,整整16年才解套啊……投資有風險,記得要審慎下決定。
而且這檔振幅頗大,投資它的話心臟也要比較大顆,建議投資比重不宜太高,且需要定期檢視是要繼續持有還是需要出清。


先鋒標普500 ETF(Vanguard S&P 500 ETF,VOO

相對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僅追蹤30家美國大型企業,標準普爾500指數更具美股代表性,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ETF其實有很多檔,比較知名的其實還有SPDR S&P 500 ETF(SPY)和iShares Core S&P 500 ETF(IVV),而在台灣不用複委託也能買到的有元大標普500基金(00646)。
那為什麼我會介紹Vanguard S&P 500 ETF(VOO)呢?因為它的規模最大,達到5600億美元,且總管理費用最低,只有0.03%。

其實VOO、SPY、IVV這三檔ETF的成份股組成差異很小,甚至連指數的追蹤誤差都相差無幾,所以投資哪一檔的分別都不大。只是SPY的成立時間雖然最長,是1993年就成立,有較多的歷數數據可依,但費用率達0.0945%,相比IVV的0.04%,和VOO的0.03%,績效又沒有特別好的話,實在比較難吸引人投資。也因此,近年很多本來投資SPY的資金都轉移投資到IVV和VOO去了。

而台灣本地就能投資的元大標普500基金(00646),費用率更高達0.85%,不過就省去要複委託的手續費或是到外國券商開戶的麻煩。但是比費用更要留意的是,它的報酬率相對較低,追蹤指數的負差距較大。匯率也是個值得注意之處,也許是台幣兌美元升值,令到以台幣計價的00646相對表現失色。

VOO採季配息,殖利率平均來說有約1.8%。成份股包含蘋果(AAPL)、Amazon(AMZN)、facebook(FB)、微軟(MSFT)、嬌生(JNJ)、波克夏(BRK)等等,都是市值很大,大到幾乎不能倒的企業,是相對安全的股票,也因此適合投資者長期持有。
大到不太可能倒閉的企業也有缺點,因為這些企業規模已經相當巨大,獲利要大幅成長是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如果是想追求股價高增長的成長類股,VOO(以及追蹤標普500的ETF)就似乎不太適合了。
其實VOO近十年的年化報酬有約12%,近三年的年化報酬率也超過10%,是一個很穩定的低波動投資標的。

VOO前十大持股

從VOO前十大持股中可以看到幾乎都是美國的大型股,雖然大型股占27.94%,當中蘋果占近7%,不過持股仍不算十分集中,受單一個股的影響較少
而看前十大持股來說,資訊科技、通訊類占多,但仍有非必需消費品、必需消費品、醫療保健和金融類股。從整體持股來說,資訊科技占近30%,醫療保健約15%,非必需消費品、通訊、金融都在10%上下,接著還有工業、必須消費品、公共事業、不動產、能源、原料等,產業分佈廣泛,頗能分散風險

這檔ETF的報酬看起來並沒另外兩檔高,但風險相對較低,比較適合想要長期持有追蹤美股大型指數的投資者,長期投資者可以考慮設定股息再投入,更易於達到滾雪球的複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