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在上一篇《深入分析電動車/新能源交通工具產業的機遇!新時代移動運輸是否值得投資?》中,就詳情且深入分析與探討了電動車/新能源交通工具,或說新時代移動運輸的機遇與投資價值。本文則會介紹四檔全球佈局型的美股ETF——DRIV、IDRV、KARS和HAIL。
其實有很多電動車/新時代移動運輸相關的ETF都是投資全球的,只是比例有所差異。而由於電動車ETF推出的時間都不長,年化報酬率沒什麼可比性,配息又通常不是這類ETF的重點,所以會著重比較持股的差異。
Global X自動駕駛與電動車ETF(DRIV)
Global X自動駕駛與電動車ETF(Global X Autonomous & Electric Vehicles ETF,DRIV)追蹤的是Solactive Autonomous & Electric Vehicles Index,於2018年成立,總管理費用為0.68%,配息為半年配,配的息少到基本可以忽略的程度。
DRIV投資的國家中,佔比最大的美國佔超過六成,其次是日本、中國、德國、荷蘭。這檔ETF投資美國企業的比例最高,投資在資訊科技產業的比重亦較多。

iShares自駕電動汽車和科技ETF(IDRV)
iShares自駕電動汽車和科技ETF(iShares Self-Driving EV and Tech ETF,IDRV)追蹤的是NYSE FactSet Global Autonomous Driving and Electric Vehicle Index,於2019年成立,總管理費用只有0.47%,配息為半年配,也是少到基本可以忽略的程度。
IDRV投資的國家中,比例最高的同樣是美國,佔比超過一半以上,其餘依次為德國、日本、南韓、中國等。

KraneShares電動車及未來移動ETF(KARS)
KraneShares電動車及未來移動ETF(KraneShares Electric Vehicles & Future Mobility ETF,KARS)追蹤的是Solactive Electric Vehicles and Future Mobility Index,於2018年成立,總管理費用為0.72%,是四檔ETF之中最高的,配息為年配,過去三年有配息但配息率相差幅度大,而且也是幾乎可以忽略的程度。
比較特別的是,KARS投資的國家中,比例最高的是中國,佔比近四成,其次為美國、德國、日本、南韓。

SPDR標普Kensho智能移動ETF(HAIL)
SPDR標普Kensho智能移動ETF(SPDR S&P Kensho Smart Mobility ETF,HAIL)追蹤的是S&P Kensho Smart Transportation Index,於2017年成立,是四檔電動車相關ETF中最早成立的。總管理費用是電動車ETF中最便宜的,只有0.45%,配息為季配息,在電動車ETF中配息算是稍高的。
相對於前述三檔ETF,HAIL的持股構成更不一樣,在新時代移動運輸上有更多著墨。其對應指數是追蹤電動車、無人駕駛與先進運輸系統定行業指數,以及無人機行業指數中主營民用及商用無人機的公司。不只是新能源也不只是車,所以除了電動車相關企業,還有無人機應用相關、航太、導航系統等企業,也有一些中概股被納入其中。

DRIV、IDRV、KARS和HAIL成份股比較

DRIV持股分析
電動車與自動駕駛離不開關係,DRIV前十大持股裡面有好幾家都是自動駕駛或應用軟體相關,車廠只有豐田汽車(Toyota,TM)和特斯拉(TSLA)。其他像英特爾(Intel,INTC)、蘋果(Apple,AAPL)、高通(QCOM)、思科(CSCO)都是巨頭企業,即使在電動車這一塊發展不如預期,這些企業的本業也足夠強大,不靠電動車也可以活得很好。
反過來說,DRIV並沒有真的非常聚焦在電動車這個產業,雖然是投資電動車,但也同樣在投資這些公司的其他業務。這些公司的其他業務很賺錢當然沒問題,但要是在它們的本業上有了閃失,就算不關電動車的事,也有可能拖累到電動車ETF的股價發展。
不過好彩的是,儘管DRIV是產業型ETF,但前十大持股佔比不到三成,具有頗佳的風險分散效果,以電動車為主業也好,以其他業務為主也罷,即使當中有個別公司突然遭逢巨變,也不至於對DRIV整檔ETF造成太大影響。
IDRV持股分析
而IDRV與DRIV的前十大持股有七檔相同,相似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自動駕駛需要的大數據、人工智能(AI)以及相關晶片製造、技術、材料、零組件等供應鏈,龍頭企業就是那些,所以持股有重複也很合理。
只是論風險分散程度來說,IDRV與DRIV相比就略遜一籌,前十大持股佔比近四成。不過以第一大持股來說,佔比也不過是5%左右,並沒有真的很偏重某檔成份股,分散程度其實已經算是不錯。
KARS持股分析
IDRV與DRIV會比較相似,KARS就明顯有了差異,KARS的持股相對比較集中,前十大成份股佔比超過四成半,但與前述兩檔ETF構成很不一樣,重複的只有特斯拉而已。
少了一些科技巨擘,比較看重車用半導體與中國企業。例如英飛凌(FWB:IFX)、恩智浦半導體(NXPI),第一大持份股就是中國電動車企業之中最知名的蔚來汽車(NIO),也是去年(2020年)中國電動車產業中最受追捧的一檔。在所有電動車ETF當中,KARS投資中國比例是最高的。
全球最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在去年發佈的《2030電動汽車趨勢展望》中就提及,中國大陸電動車市場接受度高、市場大、成長快速,也是推動電動車發展的因素。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佔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49%,歐洲將佔27%,美國將佔據約14%。
在KARS的官方資料中也提到,他們認為儘管歐洲和美國的電動車市場正迎頭趕上,但中國在電動車的採用上仍處於領先全球的地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約為140萬輛,佔全球電動車銷量的40%以上。截至2020年底,中國擁有80.7萬個充電站,相比之下,美國只有9.7萬個。此外,中國政府把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計劃延長至2022年,是世界上最慷慨和最全面的補貼計劃之一。
雖然市場大與本地企業能否分一杯羹,甚至主導市場賺大錢是兩回事,但像中國是政府會強烈干預市場運作,以政策主導整個國家經濟發展與運作的地方,本地的電動車相關企業很有可能有主場優勢。但當然,企業本身也會受政策面風險影響,成也政策敗也政策,一刀兩刃。
HAIL持股分析
HAIL的持股非常分散,但當中有頗多投資在相對規模沒那麼大,或是新創的企業上,爆發潛力可能較大,個股風險也相應增加,這可能是要特別分散持股的原因之一。
HAIL的前十大持股,除了特斯拉、蔚來汽車和理想汽車(LI)外,其他成份股都沒有出現在前三檔ETF中。前十大持股裡中概股就有三檔似乎較多,但以百分比來看其實還好,三檔加起來的佔比都不及KARS一檔蔚來汽車。
如果說KARS少了一些科技巨擘,HAIL的持股上就更看不到這些巨頭的影子。不久將來,物流與運輸的模式或會有很大改變,HAIL更考慮的是未來如何運送人類及貨物,所以HAIL的持股很廣泛分散在新時代移動運輸的各個組成部分,航太、汽車座椅、導航、車用半導體,十大以外的持股還有共享運輸、感測器、物聯網、定位、無人機、自動變速器、智能交通關鍵技術等等。
由於很多都屬於創新科技的領域,有些公司規模比較小,相對可能不那麼穩健,所以這檔調整換股的頻率也是四檔之中最高的。雖然頻繁換股會使維護成本增加,或有機會影響到最終報酬,低持份股調整的間隔時間短,也有可以更貼近市場發展脈動的好處。
總結
相對其他主流的ETF,美股電動車ETF的規模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除了DRIV成交量明顯較突出外,其他ETF的成交量雖不算冷門,卻也不能算高。但畢竟是各國銳意發展的產業,ETF的規模是很有可能愈來愈大的。而且對於一般散戶投資者來說,成交量都算足夠。但如果真的很介意成交量的問題,就可以多留意DRIV。
如果你是較為保守一點的投資者,傾向投資風險相對分散的ETF,DRIV也許會更適合你。因為從持股看來,就算電動車這個產業突遇不測,成份股內的很多企業本業也足夠強大,能撐得住ETF的股價。
如果你打算作為長期投資,想平衡風險之餘又盡量降低內扣費用,認為總管理費用較低比較實際又不想投資太多中概股,就可以留意IDRV。
如果你非常看好中國市場與中國企業的發展,KARS或許是比較適合你的選擇。但在《中概股崩完又崩!為什麼中概股不適合投資?》一文中我就有提及過對中概股的疑慮,建議在投資較多比重在中概股身上的ETF前,先充份考慮有關的政策面風險。
而HAIL就比較適合看好整個新時代移動運輸產業的投資者,總管理費用比較低廉,雖然單以個股來看會是較高風險,但每一檔持份股的持份都很小,不至於動一髮牽全身。不過整體波動仍很有可能比另外三檔大,投資前需要評估自己對風險的承受程度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