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軟體分高下的時代來臨
在科技發展愈來愈進步的時候,除了硬體,掌握住時代命脈的還有軟體。可以說,硬體決定下限,軟體決定上限。Tsela(特斯拉,TSLA)執行長馬斯克,最近作為「特邀嘉賓」現身福斯汽車高層會議,說明競爭對手不一定是死對頭,或許也能重英雄識英雄?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透露了Tsela為什麼在車用晶片短缺的情況下,仍能繳交銷售增加的成績單的原因。當然,Tesla本身出貨的基數小,要增長當然比大型的傳統車業要簡單,但有一點是傳統車業遠遠比不上的,就是軟體。
就算晶片不足,Tsela也可以迅速改用新款的微控制器,也有能力自行編寫汽車軟體,就算拿到的晶片不是原來想要的那款也好,它都有能力利用軟體開發的優勢,在較短時間內編寫出適合該款晶片使用的軟體,並套用在電動車上,因此受到零件短缺衝擊的程度比其他車廠小。
其實我也說過,為什麼市場願意給Tsela那麼高的估值,絕對不只是因為它做電動車,而是市場認同以「軟體」公司來看待Tsela。而軟體一向都是比較高估值的行業,那給予Tsela高估值也是很合理。
不約而同的是,鴻海(2317)在較早前的鴻海科技日上,除了展示自家生產的電動車,也表示「鴻海用軟體定義電動車新思維」,宣布成立軟體研發中心。鴻海的硬體實力與整合能力很強我們都知道,但軟體又行不行?可能尚待時間驗證。但鴻海銳意改革,從宣佈成立軟體研發中心這點可以看出,軟體實力也許才是日後分出勝負的關鍵。
雖然以電動車來舉例,但日後以軟體來分高下的絕不單是電動車這個行業。各種行業都能透過軟體提升或補足自家的實力,甚至各國政府投放進軟體方面的預算其實大多都是逐年增加的,尤其是軍事防衛方面。如果說半導體至少會是未來五至十年的趨勢,那麼軟體就會跟AI(人工智能)一樣是未來更長遠的大趨勢,畢竟軟體跟AI幾乎是密不可分的程度啊。
今天就來介紹一檔個人認為值得長線投資的軟體ETF,iShares擴展科技軟體類股ETF(IGV),很適合對軟體,尤其是擴展科技和雲端軟體(SaaS,軟體即服務)前景看好的朋友。不過醜話說在此,這檔ETF的波動蠻大的,心臟小顆或是保守型投資者並不適合投資。
iShares擴展科技軟體類股ETF(IGV)
iShares擴展科技軟體類股ETF(iShares Expanded Tech-Software Sector ETF,IGV)追蹤的是S&P North American Expanded Technology Software Index,從追蹤的指數就可以看出是以投資北美地區的軟體公司為主。
IGV在2001年7月10日成立,至今已超過二十年,經歷過不少金融圈的風風浪浪,次貸危機、COVID-19等經濟衝擊時期都挺過來了,算是很可靠的一檔ETF。管理的資產有54億美元左右,規模不算大,但也不太會有流通性問題。
總管理費率只有0.43%,在美股中算是略高的,採季配息,不過殖利率就真的不多,畢竟是成長型公司成主,有賺到錢都是重新投入發展新技術為主,配息比較低是正常。我們對成長型科技公司的期望是它們的技術能夠不斷創新,並領先行業和拓展市場,以賺取資本利得為主,所以配息低並不是重點。至2021年十月為止,一年收益率達31.5%,贏過不少ETF。

從上圖可以看出,IGV的股價走勢是愈來愈45度的,反映著市場對軟體公司的需求與期望。但也看得出來它的波動是比較大的,所以一定要把股價波動的風險納入考慮之中。
IGV的持股分析

成分股裡頭會看到一些大家熟知的科技巨頭,但也不乏獨角獸企業。排名第二佔比8.46%的Microsoft(微軟,MSFT)相信大家都有一定認識,這邊就不作介紹。而排名第三佔比7.76%的Adobe(ADOB)在去年也詳細介紹過,今年的產業生態和基本面沒什麼改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Adobe(ADBE)設計界的巨擘!雲端趨勢+智慧財產(知識產權)意識抬頭的受惠股?》。
Salesforce(CRM)個股分析
這次重點介紹一下佔比第一達9.28%的Salesforce(CRM),它是近年迅速堀起的軟體企業,去年(2020年)更打入道瓊成分股,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客戶關係管理平台。是的,Salesforce對自身的定位是「平台」,其創辦人也就是*甲骨文(Oracle,ORCL)前高級副總裁Marc Benioff,在以前就致力推廣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的觀念,後來更提出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務)的概念。
*甲骨文也是IGV的前十大成分股,目前佔比5.62%排名第五。
如果有聽我Podcast節目的朋友,也許有印象我也有大致介紹過這檔主打客戶關係管理的個股,本人也有少量投資在這一檔上,不過我是在股價橫盤的時間入手的,目前股價在估值的高檔區,要追求可能會有比較大的風險。Salesforce的雲端型應用程式,因為有客制化項目,從產品目錄到訂單管理都能按需使用,可以用在銷售、服務、行銷等方面,讓企業能夠很輕鬆設定和管理,就算是IT小白也能夠駕馭,只要登入平台,就可以簡易地與客戶建立聯繫。雖然它名字叫Salesforce,但也許股價代號的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更能代表它。

如果你開過店,也許會深刻體會到CRM這個範疇看似門檻很低,但要管理起上來真的要花費很多心力。小公司或許簡陋地用Excel做做報表和表單也勉強堪用,但隨著公司的規模愈大,管理的難度就幾何級數上升。Salseforce的出現大大降低了一般企業建置CRM系統的門檻,而且能客製化需求,能夠更貼合客戶真正的需要。
Salseforce是少數在早期就推出訂閱制的公司,在分析Abode的時候就有提及,轉型為訂閱制是Abode營收爆發的轉捩點,訂閱制可以帶來穩定的現金流,是能夠長期實現獲利的有效方法。而要客戶長期訂閱,就需要提高客戶的黏著度。
Salseforce的優勢還在於它系統非常可靠,而且擅於利用AI協助客戶作出許多預估與分析,提供進一步決策的建議。而愈多企業使用Salseforce,Salseforce的AI就愈能有效學習。換言之,愈多企業使用,它就能得到愈多數據,去精進和提升預估與判斷的準確度。這有助於Salseforce拉開與同業競爭者的距離,實現大者恆大,且也正因為精準的預估與分析,亦使客戶更願意長期與之合作,這是Salseforce能夠保持高續約率以及營收高度成長的關鍵。
而Salseforce去年收購了Slack(企業項目合作平台),也有望在未來幾年為Salesforce帶來正面的營利貢獻,所以Salseforce的未來也是值得期待的。
Activision Blizzard(動視暴雪,ATVI)個股分析
而IVG前十大的其他成分股裡頭,想簡單介紹一下排名第九的Activision Blizzard(動視暴雪,ATVI)。相信電玩玩家對動視暴雪一定不陌生,它在2005年起就是S&P 500的成分股之一,而動視暴雪其實不純粹是軟體類,它主要由五個單位組成,分別是動視發行、暴雪娛樂、King、Major League Gaming以及動視暴雪影業。
動視暴雪旗下的企業包括了許多遊戲工作室,擁有的大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知識產權)最有名的大概是《魔獸世界》、《星海爭霸》、《暗黑破壞神》和《爐石戰記》,還有前幾年風靡一時的手機遊戲《Candy Crush Saga》,就是不玩這類遊戲也都會聽過這些名字。截止到2018年3月,動視暴雪在收入與市場價值均為歐美最大的遊戲公司。

暫且不說擁有這些大IP,除了能在遊戲市場持續營利,在週邊商品與影視收入上都有望帶來不俗的收益回報。而單就遊戲方面來看,即便疫情趨緩,遊戲的爆發性增長也開始放緩,但仍無礙持續擴展這個市場的收益。
在《ARK 2021 Big Ideas報告》裡就提到,「氪金」度最高的遊戲是手機遊戲,未來的年複合增長率也會很可觀,而動視暴雪雖然是電腦遊戲起家,但近年也銳意發展手機遊戲(King就是負責開發並發行旗下的手機遊戲),並把多個原電腦遊戲的IP移植到手機遊戲之上,未來也可期待動視暴雪開發新遊戲之餘也運用現有IP去實現更多獲利。
不過近月動視暴雪的風波可不算小,被指控讓旗下員工長期遭受歧視以及性騷擾,顯示企業在道德方面的管理存在缺憾,儘管不少員工的不當行為已遭懲處或革職,暴雪強調他們已經針對越來越多的相關事件回報進行相應的懲處,決意「營造更負責任的工作環境」,也將「道德與法規遵循」的員工訓練資源提升至原本的三倍,並且承諾將會帶來更有意義且正面的改革,更多消息將會在幾週或幾個月內公開,但能不能真的重獲員工和投資者信心就有待時間驗證。
所以如果要單獨投資動視暴雪的話,可要考慮有關管理方面的風險,有可能會造成股價的波動,及有機會因接下來仍有可能出現抗議或罷工活動,影響公司的開發進度或營利。投資ETF相對風險分散,像是在IGV裡頭只佔2.36%,就會好一點點。
總結
IGV由大概一百檔上下的個股組成,當中佔比最多的Salesforce(CRM)也沒有超過10%,整體的持股分散度還算不錯,未有過份押注於單一公司的情況。雖然IGV聚焦在軟體產業,但因為裡頭的軟體又分佈在不同的行業上,單是前十大持股就包括普及使用的企業營運、視像會議或客戶管理為主的軟體、專業導向如金融相關、建築製造業的軟體,也有媒體或悠閒娛樂相關的軟體,所以就算單一行業受到外在環境衝擊,對IGV的影響也不太大。
畢竟要出現全部行業崩潰,連帶軟體的部分也跟著崩潰的情況真的難以想像。即便是疫情爆發最影響經濟的時期,也不是每個行業都受到衝擊,甚至還帶動了科技和軟體的急速成長。所以在風險上,是屬於可控的範圍內。
由2020年11月算起,52週的波幅低點是299,高點是433.8,一年來爬升得很快,但也要注意這也意味著波動很大。因為軟體是高估值的行業,比較容易受到加息、縮減資金等因素影響,所以這檔ETF的股價波動會比較大,不過令人在意的缺點其實也就這一點了。個人會傾向長線持有這檔ETF,用時間來消化股價的短期波動,而且我也相信軟體是值得長線佈局的產業,所以逢低分批佈局會是我選用的做法。
不過要是心臟較大顆,相信也會有些投資朋友喜歡用這檔ETF來做來回價差,這也沒有什麼不好,但就真的要盯盤和很留意事時發展,做短線的話記得要設好停損點,謹慎投資。
關鍵字:IGV、軟體ETF、軟件ETF、Salesforce、CRM、Microsoft、MSFT、Adobe、ADOB、Intuit、甲骨文、Oracle、ORCL、Servicenow、Snap、Autodest、Activision Blizzard、動視暴雪、ATVI、Z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