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放緩,資金輪動,該重投科技股和成長股懷抱了?

台股資金重回電子

台灣股市的電子成交比重之前一度跌到15%,以台股電子企業家數和市值來說,是低得太不合理。但畢竟物極必反,資金這幾天比較明確重回電子,成交比重連續幾天回升至四成以上,也反映最不合理的情況應該已經過去。

如果滿手鋼鐵航運股的朋友想轉往電子,要留意電子族群其實是很大、很多樣的,有些已默默上漲了一段時間處於高檔,有些在低檔但前景不明朗,短線比較需要挑強勢的族群。

其實要是資產有比較平衡的配置,電傳金都持有一些,就不太需要換來換去了。被動型的原型ETF是真的很適合怕麻煩或是沒時間盯盤的投資者,跟著大盤走的報酬其實也不錯。


中國調降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

有些投資朋友可能留意到,中國的中央銀行要調降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0.5%

主要應該是因為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中國的企業面臨成本的壓力,中央銀行需要釋放更多的流動性提供貸款以穩定經濟。

所以這種放貸不太能代表中國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只能夠說是預防經濟出現可能的下跌問題,對匯率通貨膨脹沒有太大的影響


經濟復甦放緩,該重投科技股與成長股懷抱了?

因為中國算是比較快從疫情中復甦過來的,中國的復甦過程會遇到問題,也算是對其他國家的借鑒。就是說,之前可能很多人都對經濟復甦過份樂觀了,但實際上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其實很可能會有些顛簸

上半年的美股市場,很多投資者都預期美國的復甦可能會造成經濟過熱,上個月還在擔心通貨膨脹的問題,但現在又來擔心復甦的增長力度不足,市場果然是瞬息萬變呢。

David Rosenberg提及到七月初的就業報告中所反映的問題
David Rosenberg在其twitter提及到七月初的就業報告中所反映的問題

如果經濟復甦真的放緩,那麼成長股又會被重新關注。像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就有提及到七月初發表的就業報告中顯示,工作週縮減和實際工資下降,需要留意第三季度可能會出現GDP增長的明顯放緩的問題

他另外在採訪中也說明美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出現放緩跡象,並預期會維持低利率低通脹的環境。

他認為美國聯邦儲備局(Federal Reserve System,聯儲局)會比較保守,不會採取過硬的做法,會有利成長股的發展
對科技、醫療、消費必需品等板塊會是利好,但對於房屋、汽車、工業生產等需要經濟復甦帶動的行業就不是個好消息。


下半年的市場環境對科技股和成長股較為友善

我認同經濟復甦會放緩,聯儲局也不太會做很積極的加息行動,但是縮減QE(量化寬鬆)規模的風聲已經放過好幾次了,所以縮減QE應該會是勢在必行,今年底或明年初會發生的事情,那麼長期利率很大機會還是會持續增長。因此,能不能夠維持真正低利率、低通脹的環境我會畫個問號。

但不可否認的是,下半年的市場環境,對成長股來說多半都會比上半年來得友善。成長股壓抑了半年,很多在去年估價太高的成長股,也已經回到合理的價格與估值了,甚至很多都打出蠻漂亮的底部了。

即便未必像David Rosenberg說的那樣有利成長股的發展,但至少比較壞的情況也已經過去,成長股在下半年開始應該會有出頭天

老實說,市場和資金本來就會輪動的,所以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平衡配置,資產不要太單一,避免過度集中的風險。電傳金都持有一些,價值股和成長股都配置一些,投資組合就會更穩健一些。

想投資美股成長股,但又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的朋友,或許可以點擊這裡閱讀《成長股受壓,現在還能買嗎?成長股ETF——IVW、VOOG、SPYG》這篇文章喔。

而想投資台股以成長股為主的標的,以台股的結構來說成長股比較集中於半導體方面,則可以點擊這裡閱讀《半導體產業ETF要怎麼選?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VS富邦核心半導體(00892)》這篇文章。

關鍵字:永經濟復甦, 復甦放緩, 資金輪動, 存款準備金率, 科技股, 成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