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在之前的文章提及到,經濟和市場開始回到原來的軌道上,價值股在經濟復甦時也漸漸抬頭。板塊輪動是市場狀況健康的表現,在大盤處於高檔時,儘量把手中持股分散藉以分散風險,是一個不錯的做法。
能夠在資產配置上,既持有成長股,又持有價值股當然是更好。但如果你認為自己還是比較適合更低風險的股票投資,或是你已經配置了一些成長股,想選擇更保守一點的持股,這篇文章或許能提供你一個選擇。
股息增長型的ETF
價值股潛在收益或許沒有成長股高,但相對來說風險也比較低,畢竟能輕鬆翻倍的股票也很有可能讓投資者血本無歸。價值股都是經歷過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考驗。而長期的穩定性比很多科技股和基金都要強,可以說是經得起時間的風吹雨打而屹立不搖,是典型細水長流地穩穩賺、慢慢賺的標的。比較適合比較保守穩健,或是需要增加穩健型持股的投資者。
除了一些相對高股利的美股ETF,例如SPHD和NOBL,以及跟著道瓊走的DIA、跟著S&P500走的VOO外,這次要介紹的是另一檔股息增長型的ETF——VIG。

慢慢走也許能走得更遠
Vanguard Dividend Appreciation ETF(Vanguard股利增值ETF、VIG),追蹤的是NASDAQ US Dividend Achievers Select Index,一般而言有兩百檔上下的持股,目前持股是212檔股票。於2006年成立,經歷過次貸危機、COVID-19等經濟衝擊時期,管理的資產有632億美元,規模還不錯,不會有流通性問題。總管理費率只有0.06%,平均每日的交易量超過2億美元。採季配息,近年的股息收益率約為1.98%,別看它配息好像很少,在美股來說算不錯了,在配息上算是能追在標普500美國股利貴族ETF(NOBL)身後。
VIG與之前介紹過的SPHD與NOBL,名字都著重於「股利」,但篩選條件並不相同。VIG是「股利增值」,而不是一個「高股利」的ETF。選股雖以股息的角度出發,但條件是篩選出股息可以持續增長的企業,其意涵在於挑選出較強軔的企業,因為軔性強的企業,在經濟下行時有更強的支撐,其營運與獲利都較穩定,不易被經濟週期打倒。
VIG這檔以價值股為主的ETF,長期收益跑贏九成以上的基金經理,是一檔適合長期持有,定期定額或定期不定額投資的ETF。
如果想了解SPHD和NOBL,可參考《不需要賺了股息蝕價差!兼具股價成長的標普500高股利低波動ETF(SPHD)和美國股利貴族ETF(NOBL)可能是你更理想的選擇》。
VIG的持份股分析
VIG的增值能力十分穩定,平均年回報率有9.71%,過去10年的年度平均回報率有12.54%,近3年的平均年回報率甚至有15%。雖然VIG的平均年回報率與S&P 500差距不大,但它的選股條件,導致其持股與追蹤S&P 500指數的ETF,持份股構成有較大差異。
追蹤S&P 500指數的ETF當中,以VOO和SPY舉例,它們都有超過三成是科技類股。但VIG的持倉重心和比例就不一樣了,只有約13%持股是科技類股,其他的都是傳統的價值股。

VIG持倉的行業分別有工業、非必需消費品、健康護理(醫療)、科技、必需性消費品、金融、公用事業、電訊與基本原物料。其中持股最多的是工業和非必需消費品,分別佔了22.1%和16.6%,然後才是醫療、金融和科技,持份股更傾向是會隨著經濟復甦而得益的價值股。VIG的持股分散,有很好的風險分散效果。
第一大份額3.95%的是微軟(MSFT),微軟是科技股裡頭的價值股代表,是市值長期位於全球前三名的美國上市公司。大多數人使用電腦都離不開它的產品,除了作業系統和軟體,它還有雲端運算的業務,而它擁有的Xbox遊戲機亦在電子遊戲市場紮根。
其次是佔比3.81%的摩根大通(JPM),也就是財經界所稱的「小摩、摩通」。摩根大通的活動分為公司/私募股權部門和四個業務部門(消費者和社區銀行業務、公司和投資銀行、商業銀行業務以及資產管理)。本業還是投資銀行本身,投資跨足消費者和零售、醫療保健、多元化的行業和運輸、自然資源、金融機構、金屬和採礦、房地產和技術、媒體和電信等,可以說是包山包海。投資它,大概就是認同它所做的投資,相信投資銀行的專業。而在全球政府都幾乎大灑金錢振興經濟下,熱錢流入股市和各項投資標的,對摩通來說是項利好,但也要留意如果聯儲局可能「收水縮表」和加息的因素影響。
第三大持股佔3.67%的強生(JNJ),也翻譯作嬌生。大家一定對它的logo不陌生,因為它總出現在屈臣氏、康是美和各大超商之中。我們熟悉它多半是可能是因為Johnson’s Baby(爽身粉的香氣也可以說是由它奠定)、Neutrogena、Clean & Clear、ACUVUE隱形眼鏡,但它最賺錢的業務除了醫療保健品,其實是製藥。該公司近期的重點也許是落在COVID-19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儘管可能因為棘蛋白遺傳指令的方式,導致每十萬人中約有一人出現血栓情況,但相對COVID-19的風險,各國政府仍建議施打疫苗。不曉得疫苗的供應,能為它貢獻多少營收,但它絕對是疫情受惠股之一。
第四大持股佔比3.4%的沃爾瑪(WMT),作為全球最大的實體零售商,即使在疫情期間來店客大減,仍能靠電商順利渡過艱難時期,甚至可以與亞馬遜並列而談。雖然它在2020年9月推出的會員制Walmart+,可以說是模仿亞馬遜而作,但提供會員無限次數當日運送、部份商品兩小時到貨服務的確很大程度能沃爾瑪穩住收益,並提高其企業價值。而隨著疫苗在各國施打,雖各國疫情仍常有反覆,依然可望讓實體銷售逐漸回溫,沃爾瑪目前已能整合線上與線下購物銷售和物流運輸,又夾帶實體通路的優勢,相信後勢可期。
而排名第五的Visa(V)可能會是大家忽略的經濟復甦受惠股,雖然它屬於科技股,但由於疫情期間實體消費市場受到衝擊,連帶使用信用卡的實體消費也用到影響。雖說線上購物亦可使用信用卡,但隨著疫情過去,各國重新開放邊境,Visa更能受惠於實體消費市場,甚至旅客的跨國消費回升。而且在本年三月,Visa宣布與加密平台Crypto.com合作,開放客戶用美元穩定幣(USDC)直接結算交易,此舉能有效增加交易速度和降低成本。加密貨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回潮流,能不能真正成為人們的交易貨幣,或取代稀有金屬作避險資產也許需要更多時間驗證,畢竟當加密貨幣在市場上好像得到認受性的時候,各國政府又很喜歡在此時給予一記當頭棒喝。儘管如此,搭著加密貨幣的浪潮發展業務也是個不錯的嘗試。
*USD Coin(USDC)是與美元掛鉤的數字穩定幣,每個USDC都有1美元的儲備金支持,可在以太坊、Stellar、Algorand和Solana區塊鏈上運行。
除強生(JNJ)外,其他主要持份股,如聯合健康保險(UNH)也屬於健康護理與醫療產業,是疫情受惠股,但疫情過去之後依然可預期它們仍能有穩健的營收。
總結
反過來說,目前它的股價雖然已經超越去年(2020年)疫情爆發前的高峰,但某程度上仍因疫情反覆,經濟尚未真正全面復甦,各國仍未能正常化等原因,股價仍未能追上一直創新高的大盤。也就是說,它仍落後於大市,仍等待補漲的機會。
投資VIG或價值類股,當然不能期望它股價一飛沖天,能讓你一夜之間財富自由。但它可以給你穩定的、大概平均每年10-15%的報酬,讓你很安心地長期抱著它,較適合用來作基本持股。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要比一般追蹤S&P 500指數的ETF,科技股佔比更少的ETF,VIG也是個能長期陪伴你渡過牛市熊市的不錯選擇。
關鍵字:股利增值ETF, 股息增長, 成長股, 價值股, VIG